Explor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English Viewing, Listening and Speaking Course in Zhejiang Yuexiu University

Abstract

English teaching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r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English major student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elling the Chinese story and enhancing China’s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practice.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his paper, utilizing theme-based teaching method,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path of incorpo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English Viewing, Listening and Speaking Course.

Share and Cite:

Cao, L. (2023) Explor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English Viewing, Listening and Speaking Course in Zhejiang Yuexiu University. Open Access Library Journal, 10, 1-7. doi: 10.4236/oalib.1110554.

1. 研究现状

1.1. 国内研究现状

课程思政是中国近几年高等教育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高频词汇。在“十三五”时期,上海就率先将抓好思想政治工作放在立德树人教育中的核心地位。作为“三全育人”改革试点区,上海首创课程思政理念,率先推进以思政课为核心的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育改革,推出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着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作为一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中国学术界对其研究仍在起步阶段,相关学者从课程思政的概念界定、文献数据分析、课程思政研究的学科分布等进行了研究。

通过课程思政相关文献的发表时间分析,2017年开始学者对课程思政的关注度快速提高,说明近几年课程思政的是现代中国高等教育的研究热点。在知网中以“课程思政”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可以发现相关论文已经从2016年的194篇上升至2017年的302篇直至2018年的860篇。此后,知网上课程思政论文快速增长,2019年3000余篇,2020年8000余篇,2021年1.55万篇,2022年1.78万篇

此外,根据图1知网数据,思政在基础教育及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分布较少,未来需要更多学者的关注。

同时,学者们也发现在思政教学实施缺乏理论支撑,教师生硬地将课程思政贴至专业知识教学,无法自然融入,且思政教学是否能有效融入到专业教学中的评价手段和标准比较少,思政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1.2.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的课程思政比较隐形。思想、道德、政治、公民的价值观、人格塑造等对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软实力。美国对公民从儿童时期开始就进行德育教育、品格教育、公民意识教育。宪政民主中公民教育的趋势、理念和问题、如何建立和维持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和健全的性格特征仍然是学者关注的重点。国外的这些模式和经验,对我国课程思政有效融合专业知识教育有比较好的借鉴作用。

2. 研究意义

2.1.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

图1. 课程思政类论文学科分布图(来源:中国知网)

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学召开的师生座谈会引导高校和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高校怎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几年来,各地高校都在认真落实会议精神,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工作者们不断进行课程思政实践探索,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1] ,为高校课程思政研究指明了方向。当下,课程思政建设得到全国高校的普遍重视,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传授融合起来,并逐步应用到各类课程教学实践中,是高校教师积极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在此背景下,英语教育工作者也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探索英语课程思政新模式,努力培养具有英语沟通能力、人文素养、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英语人才。

2.2. 新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

西方有一句名言:“话语即权利。”话语权背后其实是国家之间的国力角逐。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经济、科技竞争加剧、大国博弈日趋复杂激烈。英语作为最重要的国际通用语,在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需要政治坚定、心怀祖国的英语专业学生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以此加强我国国际交流的能力。

在此国际背景下,探索英语视听说课的课程思政路径显得尤为重要。英语视听说课,作为一门英语综合技能课,既有英语视听原材料的输入,又有中国声音的输出。但大多数的视听说课程教学受听力课程教学的影响,以语言知识讲授和听力技能训练为主,不能推进课程思政,忽视对学生思辨能力、人文素养的培养。因此在视听说教学中深化课程思政改革,探索视听说课程思政路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服务,意义重大。

在此国际背景下,探索英语视听说课的课程思政路径显得尤为重要。英语视听说课,作为一门英语综合技能课,既有英语视听原材料的输入,又有中国声音的输出。但大多数的视听说课程教学仍受听力课程教学的影响,以语言知识讲授和听力技能训练为主,不能推进课程思政,忽视对学生思辨能力、人文素养的培养。因此在视听说教学中深化课程思政改革,探索视听说课程思政路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服务,意义重大。

2.3. 深化英语教育教学改革

根据202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最新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 [2] ,英语视听说课程是英语专业学生在大一大二基础年段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基于此,从2021级新生开始,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将原来的英语听力课调整为英语视听说课。不同于英语听力课,英语视听说课是融合了视觉、听觉等多种交际模态的课程。因此改变原有听力课堂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此外,新的《指南》及教材积极贯彻了课程思政理念,明确了新的外语类专业教学宗旨和目的,因此需要视听说课程探索课程思政新路径,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3. 研究方法

3.1. 主题教学法

1999年,Lung (1999, 18)对几乎涵盖所有课程类型的主题教学法给出了一个非常基本的解释:主题教学法不是一个普遍使用的课程,而是一个可以组织现有课程的框架 [3] 。主题教学法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学生可以跨学科进行主题探究活动,该教学方法可以帮助任何课程的老师根据主题筛选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组织成不同的话题,所有话题只需要跟一个主题内容相关即可。

视听说教学中,主题式教学法围绕同一个主题展开,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选择主题,学生完成语言训练、学习语言知识等具体学习任务,同时,学生带着任务学习思考、感悟、思辨。主题式教育在英语视听说课程思政中的实施,需要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确定主题,提炼思政元素;课前、课中、课后的线上线下材料内容需要围绕有意义的主题和思政元素展开,把听说训练放到有意义的主题中去学习,实现语言情景化、生活化,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运用能力。视听说课程思政以主题教学法为基础,可以增强思政教育目标的指向性,强化思政教育力量的协同性,提高思政教育的时效性有重要作用。

3.2. 基本思路和方法

本研究以主题教学法为基础,结合教学思政,通过实践教学,探索出思政教育融入英语专业视听说教学的路径如下。

3.2.1. 以教材为基础,确定单元主题,突出思政元素

依照2020年最新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我校英语视听说课取代了原有的英语听力课,课程教材也随之更换为新国标英语专业核心教材系列。在新时期的新英语教育要求背景下,新教材以2018年新颁布的《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导向,以立德树人为主线,融入了大量课程思政元素。新教材虽然出版时间短,但编排合理、具有科学性。且教材是经过有关部门的科研人员经过严格筛选、审查、编排的,体现的是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因此任课教师要重视教材,尊重教材,发挥教材的教学引导作用,把教材中的视听材料作为教学的基本教学资源加以利用,以此指导课堂教学实践,实现教材的基本价值。

在充分意识到教材价值的基础上,教师专研新教材,解构各单元教学内容,提炼各单元的教学主题,聚焦思政元素,并精心挑选安排教学内容。教材中个别单元思政主题不明显,任课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确定思政元素。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创生教材,即根据设定好的思政主题、预设的教学情境和教学目的对教材中的视听材料适当增删及调整。这里教师需要注意的是:教材资源的安排要符合基础阶段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听说学习基本规律,主题的提炼和问题情境的构建需要贴近学生当下的实际学习生活体验,思政元素的提炼的核心宗旨是立德树人,目的是既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使学生在未来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同时也要帮助学生塑造人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以The Business of Style单元为例。课文单元主题为时尚事业,思政元素不够明确,教师以课内视听材料为基础,提炼思政元素:服饰文化教育对增强大学生服饰文化自信的影响。根据设定好的思政主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体验,适当地对课内视听材料进行增减,如选择以下材料开展课内教学:汉服之美、国货新时尚、中国时尚崛起正当时等。通过单元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华服饰的高度认可,并能够传承、弘扬、创新中华文化传统服饰,引领国货新时尚,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2.2. 以思政主题为引领,课内课外资料互补

信息技术的使用为视听说英语教学课外内容的扩展提供了保证。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有效地挑选、整合音视频、图文等教学材料,实现课内主题的课外延伸及视听说教学的多模态化,从而促进学生听说能力、英语沟通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输送更多的英语专业人才。

教师在挑选课外材料时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 体现思政元素。2) 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贴近学生当下的实际学习生活体验。

以单元Changing Climate, Changing Minds为例。单元主题为气候变化及思维方式的转变。教师根据课本中的视听材料提炼单元思政元素:a) 学生了解中国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成效,增强民族责任感和自豪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b) 学生能够意识到人类对于自然环境保护、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负有的责任,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以单元主题和思政元素为引领,教师选取短片《中国绿化奇迹》和纪录片《美丽中国》中对青藏高原为中心的冰川群的介绍作为课外补充材料。课外材料可以有效弥补课内材料的单一性,使视听材料多样化、趣味化。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使学生坚守自己的中华文化立场,增强外语专业学生传播好中国声音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师自身要不断加强专业学习,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语言敏感意识,切忌为了使课堂生动有趣而采用远超学生听力理解水平,或为了博学生眼球而采用扭曲学生价值观的课外材料。

3.2.3.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线上线下融合教学

在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外语教学深化改革的背景下,课堂教学已经不再局限于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视听说课程的教育教学也需要跟上科技创新的步伐。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及手段,教师可以改革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利用微信、QQ等通讯软件打造线上学习交流平台;利用云班课、慕课等新兴网络教学平台构建课外课堂;利用PPT、图像、音视频等创新教学内容,实现课内教学的课外延伸。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多元化、便捷化,学生学习兴趣得以提高,学生探究式学习、交互式学习得以锻炼,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得以提升。

以Changing Climate, Changing Minds单元为例。教师在课前要求学生提前观看云班课教学平台上观看灾难片电影后天片段(电影描绘了温室效应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并完成课本上与全球变暖有关的听力资料。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了解气候变暖相关的概念,学习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相关词汇,提高学生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和认知。在课后评价和反馈阶段,教师布置开放性学习任务激发学生探究式学习、延伸单元主题内容及思政内涵。如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汇报、演讲、新闻播报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总结、评价等高阶思维能力。作业资源多样化: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做的努力和贡献;日常生活中,公民个人可以做什么来减缓气候变化;生态文明理念的实践意义、全球能源危机与全球能源秩序等。主题内容的延伸可以扩展更多的思政元素,如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了解能源转型和大国博弈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引导学生勇担时代使命,共建美丽中国等。

3.2.4. 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思政教学自然融入教学活动

作为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的两种教学方式,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各有优势。英语视听说作为英语综合技能课程,授课对象基础年段的学生,既要培养他们的英语听说运用能力,又要融入思政教学。结合当代年轻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宜将显性和隐形教育结合完成思政教学,以此避免语言能力教学和思政教学的失衡。

教师不仅要明确教学内容主题并聚焦思政元素、落实教育目标,又要自然地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渗透思政教育。不生搬硬套,避免枯燥化的思政灌输。例如Changing Climate, Changing Minds单元中西藏冰川作用的视听说训练,学生能够训练视听技能,分析气候变化的成因,推理全球变暖的后果,归纳全球变暖对经济、环境、政治等产生的影响,总结如何描述因果关系,进行因果关系口语产出训练,引导学生思考“我能做什么”,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国家意识。

4. 总结

本研究将主题教学法与教学思政相结合,融入英语视听说教学。通过视听说教学思政路径的探索,提高英专学生的英语听说应用能力,培养他们的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使学生在未来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通过丰富的西方文化知识和中国文化介绍,丰富学生跨文化知识,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22年绍兴市教科规划课题结题论文,课题名称《基于多模态理论框架的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设计与研究》,课题编号:SGJ2022032。

课程思政在高校《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英语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是我国高等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而英语专业学生在提升我国国际交流能力、讲好中国故事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本研究以《英语视听说》课程为例,以主题教学法为基础,通过实践教学,探索思政教育融入英语专业视听说教学的路径。

关键词:英语视听说课,课程思政,课程教学

Conflicts of Interest

The author declares no conflicts of interest.

References

[1] 教育部.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EB/OL].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2023-07-27.
[2] 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20.
[3] Lung, M. (1999) A Thematic Approach: Making a Biology Course Relevant and Process-Oriented. The American Biology Teacher, 61, 18-22. https://doi.org/10.2307/4450604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 Inc.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This work and the related PDF file are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