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Music Education: A New Exploration of Concept, Practice and Influence

Abstract

Music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aesthetic ability and emotional expression ability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education. Music, as an art, can inspire students’ aesthetic percep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beauty. The specific school music teaching practice is closely related, and the arrangement of teaching content, the choice of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design of teaching process are all guided by the curriculum standards. From the three directions of curriculum standard, teaching design and teaching quality,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to implement school music education.

Share and Cite:

Chen, D. , Wu, Y. and Chen, Q. (2024) School Music Education: A New Exploration of Concept, Practice and Influence. Open Access Library Journal, 11, 1-6. doi: 10.4236/oalib.1111616.

1. 音乐课程标准概述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艺术课标》),聚焦艺术实践,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强化了课程育人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它不仅体现了素养为纲的课程内容结构化整合,还反映了课程设计的结构化理念,更是深化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学实施的重要理念。

1.1. 课程理念与设计思路

在义务教育2022年艺术课程标准中,提出“坚持以美育人、重视艺术体验、突出课程综合”的课程理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突出立足素养、以美育人的价值取向,在传承基础上守正创新。 [1]

设计思路仍旧是以分段学习、贯彻核心素养、建立评价体制为主,但会随着核心素养的更改有所调整,大体框架没有变动。

1.2. 课程目标

2022年课标中凝练了核心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 ,完善了与2017年普通高中的课标的衔接。强调在学校音乐教育中,除了基本的学生审美培养与判断,也需要融入音乐学科的人文性,并对后续文化素养的多学科融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总目标也以核心素养为准则,提出了“提升审美感知能力、提高艺术表演能力、提升创意实践能力、坚定文化自信、学会尊重理解包容”,贯彻了音乐课程标准的审美性、人文性、实践性。

学段目标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分为四个学段。对于1~2年级较低龄的学生选用“唱游・音乐”的方式,将音乐融入游戏,建立基本的审美感知能力;随着年级的增长,根据学生动手能力、理解能力的提升,要增加艺术实践的部分与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

1.3. 课程内容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内容的设置以艺术实践为本位,与过去音乐教学实践中的以音乐旋律为重点相比,更加注重学生对于音乐自身的理解与创作演绎,实现多学科融合,不存在无背景的孤立音乐片段。

同时,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基本音乐符号的认知、音乐风格的区分、体裁区分)和基本技能(节奏、音准等)应该作为中小学学校音乐教育的基本落脚点,这是学生提升文化理解、丰富艺术实践和增强审美感知的根本。 [3]

2. 音乐教学设计探索

音乐教学设计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它涉及到理解学生的需求、掌握音乐知识、运用教学技巧以及创造有意义的学习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是音乐教学设计的基础。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音乐基础以及学习目标,从而设计出符合他们特点的教学活动;音乐教学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这包括听力、演奏、创作等多个方面。在听力方面,教师可以通过选择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音乐的美感和情感表达;音乐教学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创新精神。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小组合作、集体创作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互相协作中学会沟通、分享和尊重。

2.1. 教学设计

《“跨学科学习”:意义与策略》一文认为:“跨学科学习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事‘跨学科实践’的过程。该过程包括:根据所确定的跨学科主题和跨学科观念创设真实实践情境;根据实践情境的需要选择或创造恰当的‘跨学科实践’;在学生系统从事‘跨学科实践’的过程中有意识加强相应学科的独特‘学科实践’,以增强跨学科学习的深度。”首先,教师可以采用跨学科教学的手段,加深学生对音乐学科知识的印象,提高音乐学科知识应用、迁移的可能性。例如,音符的时长、节奏的快慢、调性的转变等许多具体知识的底层逻辑与数学的数理逻辑紧密相连。 [4]

音乐与各类学科及姊妹艺术学科也需要进行更强的融合,可以利用美术学科,将意象的音乐体验具象化,与歌词和歌曲背景的介绍更需要与人文学科做好衔接,体现核心素养中的文化理解。

2.2.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定位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容易忽视本位关系,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容易出现偏差,这需要遵循更科学的设置原则和分类方式。(图1)

在设置原则上,明确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主要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确立主次,除了明确主体,教学目标还需主次分明,哪些目标是必须有效达成的,哪些是可以机动实现的,这点直接影响教师在课堂的表现以及处理生成性问题的方式;符合特性,教学目标需有整体性、层次性和可行性。 [5]

需要区分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单元目标是针对教学单元或知识领域的要求而设定的目标,而课时目标是针对一个课题或内容的教学要求而设定的教学目标。

图1. 音乐学科课程内容框架

2.3. 校本课程

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是基于学校发展需要和师生主体的现实诉求而开展的,是以落实党和国家关于音乐教育教学的政策方针为导向,以培养合格的音乐素养人才为指引,以统筹调配校内外多元主体的多种资源为支撑,对音乐校本课程进行设计和实施的活动。一是以人为本的实践需求;二是动态为主的过程需求;三是问题为主的实用需求。 [4]

3. 音乐欣赏教学质量探究

音乐欣赏教学质量是衡量音乐教育工作效果的重要标准,它反映了学生在音乐欣赏能力、审美情感以及音乐素养等方面的提升程度。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音乐基础、教材的选择以及教学设施等都可能对教学质量产生显著影响。

3.1.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的实际意义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音乐欣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中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在这一时期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对艺术的欣赏、鉴赏能力,能够促进学生主动挖掘美和发现美的能力,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是有益的。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后天艺术鉴赏能力需要经过专业化、系统化的教育培训获得,而且这一能力会随着人们的成长而固化,形成特有的艺术鉴赏能力。中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在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采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激发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引导他们自主学习与音乐相关的知识。 [6]

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音乐欣赏教育中,包含很多音乐作品,而且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密切联系。当今时代互联网信息呈现大爆炸趋势增长,网络上出现了很多不良的信息内容,中小学生的价值观尚未形成,很容易受到这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在这一情况下,教师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价值观,坚定学生的思想与信念,让学生可以拥有积极正向的思维。音乐欣赏教育目标与学生培养内涵一致,通过音乐欣赏教学帮助学生净化心灵。此外,学生欣赏音乐还能陶冶情操以及缓解学生学习压力的作用,让学生能够在音乐欣赏中调节自己的心态,不断提高学习效果。

3.2.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的具体策略

丰富音乐素材内容对于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应积极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素材。 [7] 这些素材可以包括不同风格、流派和时期的音乐作品,也可以包括音乐家的故事、音乐创作的背景等。通过将这些素材融入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音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创新音乐教学方式同样重要。首先,学校和教师要加大对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视程度,高音乐欣赏教学的质量。在具体的教学中,还应当对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革新,结合学情和学生的基础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对于知识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及时鼓励和引导,增强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积极参与到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其次,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学内容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喜好,在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与探索欲望,帮助学生完成音乐知识学习目标,让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注重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被动接受,这种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8] 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如采用小组合作、项目式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多媒体教学、音乐软件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备好每一节课是提高音乐欣赏教学质量的基础。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 [9] 。同时,教师还应考虑教法,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在组织好每一堂课的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教师还应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受到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10]

4. 小结

在深入推进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小学音乐欣赏课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吸引了教育内外界的广泛关注。因此,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进行革新,以提升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质量,变得刻不容缓。在日常的音乐欣赏教学中,音乐教师需要更加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革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体而言,教师应致力于创新音乐欣赏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案,确保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吸引力。同时,不仅要注重音乐欣赏技能的传授,还应融入人文知识,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能够深入理解和感受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此外,教师还可以尝试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深化对音乐欣赏课程内容的理解和体验。这些教学策略的实施,不仅能够有效提高音乐欣赏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更能全面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为他们未来的艺术发展和人生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Conflicts of Interest

The authors declare no conflicts of interest.

References

[1] 杜宏斌. 立足素养, 以乐育人(上)——《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音乐”学科标准解读[J]. 中国音乐教育, 2022(5): 5-9.
[2] 杜宏斌. 立足素养, 以乐育人(下)——《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音乐”学科标准解读[J]. 中国音乐教育, 2022(6): 5-9.
[3] 余丹红, 刘沛, 杜宏斌. 分合中的义务教育艺术新课标——核心素养与目标的关系[J]. 课程∙教材∙教法, 2023, 43(5): 145-148.
[4] 杜宏斌. 从变化中看亮点——解析普通高中音乐新课标的主要变化和突破[J]. 中小学音乐教育, 2018(3): 3-7.
[5] 铁梅. 从“知识逻辑”到“活动逻辑”: 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探析[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1, 41(35): 39-42.
[6] 吴元均, 伍淑群. 对标学科核心素养优化教学目标设计——2017年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引领下的音乐鉴赏教学探索[J]. 中国音乐教育, 2020(1): 13-17.
[7] 潘娜.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的具体策略探究[J]. 中国教育学刊, 2023(S1): 60-62.
[8] 张君仁, 杨银波. 音乐教育学的历史流变——以学科属性与文化自觉的视角[J]. 音乐研究, 2023(2): 89-96.
[9] 郭炎孙. 围绕目标任务, 遵循“逆向设计”——基于逆向设计理论的小学音乐大单元教学的优化策略研究[J]. 新校园, 2023(6): 74-75.
[10] 陈静. 科学设置与有效达成——音乐教学目标的现状分析、设置原则、分类形式与达成方略[J]. 中国音乐教育, 2015(11): 21-24.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 Inc.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This work and the related PDF file are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