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on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thnic Traditional Villages ()

1. 引言
在当前城市社会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保护面临许多难题: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村落原本的状况和格局特征发生了改变;另一方面由于传统村落发展速度较慢,村落居民大多进城务工和生活,导致许多村落成为冷清、毫无生活气息的“空壳” [1]。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传统村落的发展,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村落的发展模式研究和农业、旅游业等产业发展研究上。然而目前的研究主要针对较大的范围,例如西南地区传统村落发展,较少着眼于单个传统村落。甘堡藏寨作为典型的藏族村落,是我国第四批传统村落,面临着许多发展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甘堡藏寨的实地调研和问卷考察,了解甘堡藏寨发展现状,并提出可供参考的发展建议。
2. 甘堡藏寨概况
2.1. 区位
甘堡藏寨位于阿坝州,位于理县至马尔康百里藏羌文化走廊的中心地段,甘堡藏寨位于国道317路旁,距成都市192公里,距理县县城8公里,是一个典型的嘉绒藏族聚居的大寨子。它倚山傍河而建,故得名甘堡,藏语“坡上的村落”。
2.2. 人口与民族
甘堡藏寨作为典型的嘉绒藏寨,村寨民族构成比较单一,嘉绒藏族占据绝大部分,其中还有极少部分汉族与羌族,这一部分一些是外地搬入的外来户,一部分是嫁入的媳妇或是“上门”的女婿。
甘堡藏寨在地缘上距离成都市仅192公里的距离,从古至今甘堡藏寨与内地地区联系紧密,受到汉文化时间较早、程度较深,对外界新鲜事物的接受度也较高。随着当地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进行,文化旅游业逐渐繁荣,使得甘堡藏寨对外开放度更高,民族交往交流程度不断加深,村寨许多年轻人都同时掌握汉语与本民族语言。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背景下,甘堡藏寨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大量开展,大大增进了民族之间的感情,也更加增强了甘堡嘉绒藏族的中华民族认同感。
3. 甘堡藏寨保护发展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其中S (strengths)是优势、W (weaknesses)是劣势、O (opportunities)是机会、T (threats)是威胁,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对研究对象所处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地研究,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
3.1. S――自身优势分析
3.1.1. 地缘优势
甘堡藏寨倚靠317国道,距离成都190公里左右,距离理县县城仅有8公里的路程,纵向交通路线畅通。
结合川西旅游路线的实际情况来看,甘堡藏寨西邻毕棚沟、古尔沟、米亚罗景区,东接桃坪羌寨、汶川等景区,是进入嘉绒藏区的门户,是内地联系阿坝州的重要交通节点,属于藏、羌、汉三民族的交汇地点,“驿站”角色当之无愧。同时,甘堡藏寨还是“大九寨旅游环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且位于藏羌文化走廊的中心地带,其地缘优势显而易见。
3.1.2. 资源优势
1、农业资源优势
首先,甘堡藏寨是大白菜等天然无污染绿色优质蔬菜的高产区,并已成为四川省第二大蔬菜基地。其次,甘堡藏寨从开始种植车厘子、青红脆李等特色水果至今,已拥有近200亩的特色水果基地,产出的特色水果也有一定的知名度,慕名而来的购买者不在少数,带动了旅游发展。除此之外,甘堡藏寨也有种植少量的花椒、杏子等既具有经济效益又具有观赏价值的农作物。
2、旅游业资源优势
甘堡藏寨的旅游业兴起于2002年,旅游的最佳季节为每年的6月~10月,有旅游“潮汐”现象。甘堡藏寨致力发展乡村旅游,依托资源优势,甘堡藏寨荣获“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景观村落”、“十大四川最具旅游价值村落”、“国家级AAAA景区”等荣誉称号。
其旅游资源优势有以下几点:
自然资源优势:整个村寨依山而建,处于高山低谷地带,杂谷脑河从寨前奔腾而过,寨中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军屯广场、日落河瀑布、博巴森根广场、茶马古道,后山美景等都是游客流连忘返之地。
建筑特色优势:甘堡藏寨的特色是由石头建筑和错综的道路结构围成的藏族村寨。如图1所示,甘堡藏寨核心景点军屯广场、博巴森根广场,是甘堡藏寨举办嘉绒藏族重大节庆以及传统祭祀仪式时的场所,石头砌的碉楼与居民建筑完美融合。

图1. 甘堡藏寨军屯广场和博巴森根广场(自摄2021.9.28)
3.1.3. 文化优势
甘堡藏寨拥有独具特色的民族特色文化遗产,大型叙事锅庄博巴森根于2008年6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寨子里还设有博巴森根传习所(图1),传习所门口有一个博巴森根广场,是村民们活动的场所。
3.2. W―自身劣势分析
3.2.1. 内部管理存在问题
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村民对水质问题、征用土地问题、资源分配问题和政务公开问题等都存在一些不满。据了解,村委会的资金还是比较充足的,但是真正用于村民利益的尚显不足。
3.2.2. 基础设施存在隐患
总体来说,甘堡藏寨设施较新,但仍然存在一些陈旧的设施、或是不合理的道路,存在多处示异常陡峭的台阶和破旧的铁板桥。
3.3. O――外部机会分析
3.3.1. 政策扶持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等特殊贫困地区要给予政策倾斜;
四川作为旅游大省,也出台了诸多政策,支持乡村绿色、可持续发展;
同时,在与村寨工作人员的访谈过程中,我了解到甘堡藏寨所在的理县与浙江金华实现了对口帮扶工作,由金华对寨子的基础设施例如公共厕所和道路等进行修缮,帮助甘堡藏寨推进设施的更新。
3.3.2. 市场机遇
一方面,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以及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要求逐渐趋向于多元化、多方位的体验。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城市人群对走到乡村地区,追寻乡村美丽的自然风光、体验乡村生活、感受乡村生活乐趣的需求量逐年增大。
甘堡藏寨距离成都192 km,作为特色村寨,甘堡藏寨民俗风情特色明显,具有少数民族风情;农副产品丰富多样,对于全国私家车拥有量第二大城市、喜欢自驾游、喜好悠闲生活的成都市民,以及周边城市的市民而言,吸引力巨大。在面对如此强大市场的需求之下,以及客源条件良好的情况下,甘堡藏寨的保护与发展的市场机遇很可观。
3.4 T――外部威胁分析
3.4.1. 汶马高速开通的潜在威胁
在与民宿老板进行访谈的过程中,笔者了解到一个潜在的现象:在汶川―马尔康高速开通前,游客们一般都是走国道,而高速开通后,虽然说给阿坝州的旅游带来的利是远远大于弊的,但对于甘堡藏寨这类小的村寨,从前走国道的时候由于路程原因,目的地是其他地方的游客,也有可能会在甘堡藏寨停下来游览或是休息,而现在游客会直接通过高速快速的直达他们的目的地。
3.4.2. 地震、滑坡等自然灾害威胁
众所周知,甘堡藏寨位于理县山区,是地震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高发的区域,一旦发生此类自然灾害也将对甘堡的发展造成不可抗的阻碍。
4. 甘堡藏寨保护发展情况的村民调查
由于甘堡藏寨主要发展的是旅游产业,因此设计关于甘堡藏寨旅游发展评价的量表如表1所示:
表1. 甘堡藏寨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参与情况调查问卷(矩阵量表)
通过实地调研,笔者对甘堡藏寨居民、政府人员、饭店民宿老板等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52份,样本统计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将问卷中的问题作为模糊综合评价的指标项,通过SPSS AU (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ftware Automatically,自动化统计产品和服务软件,包括六类算法板块,助力数据统计研究)进行模糊综合评价,模糊综合评价的具体过程如下所示:
在本文的综合评价中,如表3所示对于每一个指标都设立五个级别评语,即V = [V1, V2, V3, V4, V5] = [非常好意,比较好,一般,比较差,非常差],并且赋值为V = [100, 80, 60, 40, 20],调查对象对每一个指标要素都进行打分和评价,从而实现对指标价值体系的评估。
表3. 赋值表
因为指标的模糊性,我们可以将每一个人对该指标的打分次数概括起来,最后得到这个指标到底是归属哪一个评语等级的隶属度,选取多位赞同该指标的评语等级的比重作为隶属度,由隶属度表可得旅游产业发展整体评价向量:
(1)
整体评分值:
(2)
基于以上计算步骤,得到旅游产业发展相关指标评价值最终汇总情况(表4):
从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评价集合来看,甘堡藏寨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评价处于“一般水平”,而二级维度三项指标中“产业发展”处于“较低水平”,“居民主体”与“资源导向”处于“一般水平”。相较而言,资源因素得分较高,可见在甘堡藏寨旅游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当地的自然生态与文化资源
表4. 旅游产业发展相关指标评价值
因素保护与发展情况较好,但是居民参与度和产业总体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5. 甘堡藏寨保护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村民参与度的提升
对于甘堡藏寨内的基础设施存在的安全隐患,应定期排查、及时修缮,设立专门工作团队进行监督;在内部管理上,可以建立支部主导、协会运作、农户参与的管理模式,贯彻落实各方的职责,同时甘堡藏寨的农户们也可以充分地参与到管理当中,进行民主监督,这也就提升了管理的透明度,提高居民参与村庄事务的积极性。针对上一节提到的居民旅游业参与度不够高的问题,村政府应当起到号召作用,发动更多的村民通过开设民宿、旅游商品店等方式积极参与甘堡村的旅游业,帮助他们找到更多增收的渠道。
5.2. 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5.2.1. 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对于甘堡藏寨来说,生态旅游开发商应努力保持古老优雅的传统风格。乡村旅游景区的经营者应尽最大努力寻找不同于城市生活的景区特色,吸引游客融入具有地方历史人文、建筑古迹、特色农业和民俗风情的景区生活。这将有助于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品位,间接促进农村经济和特色农业的发展 [2]。同时,甘堡藏寨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也应充分利用到乡村旅游中。例如甘堡藏寨丰富的车厘子资源,可以在每年春季开展面向游客的车厘子采摘旅游节,提高甘堡藏寨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5.2.2. 提升特色农业产品的质量
1) 抓准游客定位,提升产品包装质量。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经营者应努力促进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将特色农产品打造成畅销的旅游产品,满足部分城市游客的购物需求。甘堡藏寨也应该充分研究游客的构成,才能更好地了解主要游客群的年龄段和喜好特征,针对不同目标客户群来包装其旅游产品,避免农产品由于外观不够符合流行趋势而影响销售的问题 [3]。
2) 保证特色产品本身质量,塑造良好品牌形象。产品的质量是底线保证,只有高质量的产品才可以在长期的竞争中屹立不倒。为此,农产品开发者应当在产品的口感、安全健康等消费体验指标上制定严格的等级标准,进行严格的分级筛查,剔除在安全质量和口感上不过关的产品,并据此来对产品进行分类定价,从而迎合不同需求的客户在景区的消费 [4]。
5.3. 文化旅游的云端化
5.3.1. 充分发挥互联网宣传作用
甘堡藏寨旅游业的宣传要大力发挥网络宣传的功能,通过携程、飞猪等旅游app展示地区特色旅游资源,加强与网络知名博主合作并利用自媒体等撰写旅游推广文,发布各种特色藏族文化活动等,使甘堡藏寨的知名度更高。还可以建立自己的公众号、视频号等,提高受众的覆盖面 [5]。
5.3.2. 构建多平台智慧营销体系
一是建立官方旅游网站或手机应用程序,在平台上发布实时旅游信息,利用在线服务实现旅游点对点营销;二是利用微信、微博等软营销工具,并通过抖音、快手、火山小视频等动态展示旅游行业,从而在视觉上激发观众的兴趣;三是完善网上电子交易平台,加强网上预订、支付和售后功能的管理,使游客在体验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身心舒适,并通过便捷的服务提高游客对贫困地区旅游区的良好评价率,实现有效的宣传。
6. 小结
综上所述,甘堡藏寨保护发展的过程中旅游产业是主要发展的对象,当地的自然生态与文化资源因素保护与发展情况较好,但是居民参与度和产业总体发展水平有待提高,应当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内部管理的完善、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以及文化旅游的云端化等方式进行村寨的发展。
民族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研究
――以四川省理县甘堡藏寨为例
摘要:甘堡藏寨是四川理县的一个典型的藏族村落,在2008年大地震之后进行了全新的建设。为了探索甘堡藏寨发未来保护与发展的方法,采用SWOT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甘堡藏寨保护与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并通过问卷和模糊综合评价了解村民对当地旅游发展的评价,结果表明在甘堡藏寨旅游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当地的自然生态与文化资源因素保护与发展情况较好,但是居民参与度和产业总体发展水平有待提高。因此,应该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内部管理的完善、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以及文化旅游的云端化等方式促进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甘堡藏寨,保护与发展,SWOT分析,模糊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