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al Education and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Taking “A Space Tourist Makes His Case” Text Study as an Example

Abstract

Moral Education is a major strategic deployment of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It i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measur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ltivation of qualified builders and reliable successors of the socialist cause. This paper takes “A Space Tourist Makes His Case” text study as an example to discuss the collaborativ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English teaching and moral education for non-English majors.

Share and Cite:

Xu, Q. (2021) Moral Education and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Taking “A Space Tourist Makes His Case” Text Study as an Example. Open Access Library Journal, 8, 1-6. doi: 10.4236/oalib.1107611.

1. 教学背景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发展迅速,大学生在许多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在新时期的大学生身上,我们既能看到他们追求个性,积极向上的一面,也能看到他们对待问题容易情绪化,比较功利,浮夸的不和谐的一面。这就要求思政工作必须遵循党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富有创新性地展开。2014年12月29日,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提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通过多年的实践,“学科德育”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在立德树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践过程中,高校越来越感觉到“进一步挖掘各门课程育人功能,调动授课教师积极性”的重要性。为此,2016年上海率先提出了课程思政的育人理念,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相结合的课程目标,构建“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课程内容体系,挖掘专业课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价值。2016年12月7~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明确提出要求各门课程种好责任田,守好一段渠,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2018年3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要啃下一批‘硬骨头’,包括教师思政,课程思政,网络思政等,解决思政课和思想政治工作发展中的一些难点问题。”其中,就把课程思政作为“硬骨头”来啃,可见课程思政是亟待进一步破解的大课题。2020年6月中国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要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促使课程思政的理念形成广泛共识,广大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全面提升,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体制机制基本健全,高校立德树人成效进一步提高。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1]。

英语课程中包含着大量优秀的传统文化,爱国情怀等隐形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尤其在综合英语课程中体现得更为明显。综合英语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对引导学生提升学习兴趣,加强自身英语语感,传授文化知识以及人文素质的提升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英美文学作品本身有较多可供挖掘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点,同时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能够让学生在两种文化的学习中对文化差异性与多样性有一个更好的认识,让学生在学习西方文化的时候,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作为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其学习过程应当始终将语言学与比较文化学相结合,只有了解并研究英美文化的相关方面,才能在跨文化,比较文化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所借鉴,理解文化的差异与内涵。鉴于此,在课堂教学中若老师能够认真挖掘教材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要素,精心设计教学工程,采用自然渗透的方式,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相融合,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发扬和传播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2]。

2. 《综合英语》课程特点分析

《综合英语》是我校为非英语专业学生所设置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程,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在语言学习的同时,帮助学生理解中西方文化内涵和增强文化意识,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加强中西方文化的双向交流及传播,逐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通过学习,学生能用英语准确、规范地表达中国传统文化,能在学习,生活以及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用英语有效地与来自英语国家的人士交流,以适应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质,培养文化自信,以达到我校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3. 学情分析

综合英语4的授课对象是大二非英语专业学生。每周4课时。我校属于三本高校,学生英语基础普遍比较薄弱,水平参差不齐。通过两年高校的英语学习,学生能够提炼英语文章的基本信息,但不擅长归纳梳理信息的主线和文章结构。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层层铺垫,将思政元素无形融入教学过程,为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述搭建好平台,多为学生创造英语输出的机会,以帮助他们实现语言的内化和意义的深入探究,实现学科育人的效果。

本文以综合英语4,第7单元课文《一位太空游客的宏伟蓝图》为例,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在英语课的教学过程中自然有效地践行课程思政的理念。力争实现完成课程既定教学目标和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目标的最大化。

4. 教学目标

在本单元学习后,学生能够① 了解宇宙科学是如何与我们生活相关的,了解翱翔太空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变化。对比中美宇航事业,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② 掌握课文中重点词汇的用法,通过“修饰语 + 名词”和“动词 + 名词”搭配来辨析名词的一词多义。教育学生扎实掌握专业知识,让学生努力做到勤奋学习。③ 通过学习评论(commentary),来提升阅读能力。④ 理解整篇文章的结构和中心思想。

5. 课文分析和思政元素挖掘

本文作者杰弗里・克卢格是时代杂志的资深作家。电影《阿波罗13号》的编剧。这篇文章中,作者讲述了加里奥特是一位游戏商,同时也是一位太空游客。他在2008年花费3000万美元飞向国际空间站,返回后制作了一部关于太空之旅的电影。之后加里奥特提出了30年发展愿景,第一个10年定位为开发商业型助推器和宇宙飞船,拓展太空旅游业和小行星采矿市场,第二个10年把飞船上的人投送到火星和木星。第三个10年,开发定居其他星球的项目。作者认为加里奥特这个计划,已经超出了美国宇航长期以来的工作。他作为创意家,如果他倡导的计划中的一小部分能实现,或他的想法能够激励更多有想法的人加入进来,这将比他花3000万美元所做得短暂的太空之旅更具价值。

在本文中提炼的思政元素主要有:对比中美宇航事业的发展。为学生补充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史,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增强民族自信心。教师补充VOA对中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成功的报道。使学生对中国的航天事业上取得的成就有所了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航天文化包含了爱国,敬业,奉献,务实,创新等思政元素,融入新时代高校教学改革,教学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回应时代呼唤,满足教改需要的重要表现。教师鼓励学生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和探月精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建设航天强国的追梦者、践行者和担当者。

6. 教学过程

导入话题:教师提问“What come to your mind when you see the world ‘space’?”把班级同学分为4人小组,通过查找网络展开讨论。小组讨论后,每组派一位代表在黑板上呈现。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能初步掌握了解关于太空的一些单词,如“NASA, Black hole, Galaxy, Milky Way, Solar System”。教师继续提问“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Universe?”使学生了解8个星球(Mercury, Venus, Earth, Mars, Jupiter, Saturn, Uranus, Neptune)。

小组讨论:小组就探索太空的原因展开讨论。学生得出① Thanks to navigation satellite, we are able to find the right direction in unfamiliar places with the help of GPS。② To advance weather forecasting。③ To contribute to many diverse aspects of everyday life: from solar panels to implantable heart monitors; from cancer therapy to light-weight materials; from water-purification systems to improving computing systems and to a global search and rescue system.

小组活动:通过准备调研?小组汇报?小组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等环节分小组对下列话题进行汇报: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就,中美航天事业的比较。小组汇报完毕后,教师补充国外主流媒体对中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的报道。“An unmanned Chinese spacecraft left Earth Thursday on a yearlong trip to the planet Mars. The launch marks the beginning of one of China's most important space missions yet. China’s national space agency launched the spacecraft, called Tianwen-1, from the Wenchang Spacecraft Launch area on Hainan Island. Hundreds of people were watching and cheered as it rose into the sky.”在调研准备阶段,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在小组汇报中,提高学生的英语演讲能力。在学生自评中,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升学习效果。在学生互评中,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阅读技巧学习:指导学生学习commentary。① identify what the issue or event is about; ② identify how the issue or event gets started; ③ distinguish the facts and comments related to the issue.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完成课后练习1,使学生对文章大意有初步了解,提高对评论的阅读技能。

深度理解: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各段落大意。理解重点词汇,长难句句型用法,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文章内涵,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课后作业:(1) 观看中国航天事业记录片。(2) 翻译短文:神州五号搭载长征火箭被发射进入轨道。(3) 观看Ted 演讲《霍金:宇宙以及生命的起源》。观看完后在智慧树上完成相关练习。

课外实践活动: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课后巩固,内化,迁移,拓展思政教育内容的有效方法。教师推荐给学生一些国内主要英语媒体文章,如 People’s Daily、Xinhua News Agency、China Media Group、China Daily、South China Morning Post等,使学生能熟悉国内时政,熟悉、党和国家大事,了解国家时政方针政策,跟上时代步伐。基于这单元的学习,配合开展以读书角,读书交流会的形式共读我国同时代的经典著作活动。通过阅读经典,帮助学生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结合本单元航天话题,开展航天文化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参观天文馆,航天基地,科学家专题图书馆,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科学家的生平事迹,感悟科学家们的学习精神和高尚品格。

7. 创新点

(1) 在教学中自然融入思政元素。学习课文的同时,结合爱国主义进行渗透,设置一些课堂讨论问题如航天文化包含爱国、敬业元素,现代青年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爱国意识?通过让学生观看中国航天事业纪录片,使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心,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同奋斗。课后组织学生参观天文馆,图书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责任心和爱国心。(2) 合理,量化的考核方式。在对《综合英语》课程考核过程中,除了考量学生掌握英语知识的情况,还把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成为评教的重要内容,使课堂教学效果评估向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等维度延伸,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不以笔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将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讨论,辩论环节的表现作为重要评价内容,考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态度和探索精神,从而实现多维度、多元素的综合评价,全面检验学生课程学习成效。(3) 教师在教学时充分利用各种现代教育平台,如钉钉,智慧树,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在钉钉和智慧树上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在线提交。通过线上和线下新型教学模式,延伸拓展思政教育的工作场所。

8. 教学反思

英语教师在课程思政上育人要注意两点,第一、育人元素一定要来自于教学内容本身,而不要教师生硬贴上去。第二、每个教学单元所能挖掘的育人元素受教学材料所限,只能覆盖思政教育中的某些要素。教师要进行科学取舍,突出重点,在深度上下功夫。 [3] 课程思政内容的关键策略是要“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在管理上,教师应该严格治理教学环境生态。文秋芳老师提出第一要建立规章制度。 [3] 在课程导论环节,与学生讨论既定的规定和要求。一旦确定,就要严格执行。课程导论是学生了解课程性质,课程学习目标及考核标准的重要环节,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一环。英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介绍课程的性质,学时,学分,主要内容,学习目标等,也要介绍课程的育人目标。鉴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可以在课前深入分析,挖掘单元课文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充分利用网络来搜集结合与课程相关的各种内容,如视频、音频、文章等,建立课程思政的教育资料库,供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第二、挑选班级骨干,让他们充分发挥“领头羊”的作用。我校的学生属于三本的学生,纪律上比较松散,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我一般会在期初时,明确这学期要达到的目标,细化每个考核分项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做到心里有数。在挑选课代表时,也会有具体要求,要求科目成绩优秀,热心为班级服务的同学。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不足之处是有些英语老师在教学内容中强行加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领悟不够,消化不够,育人资源挖掘不够,开发和设计不足,“生搬硬套”“两张皮”的情况时有出现。

英语教学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习者能够面向世界介绍中国和中国文化,弘扬民族文化。如今中国高校英语教学过于注重对英语语法与文化的学习,没有把中国文化结合进去,很少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我们在将更多的欧美国家文化传递给学生的同时,却使学生对中国的文化毫无兴趣,制约了高校英语教学的良性发展。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为英语类课程践行课程思政理念提供可供参考的方案。

课程思政和大学英语教学――以“A Space Tourist Makes His Case”课文教学为例

摘要:课程思政是党中央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深化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高校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对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新目标大学英语《综合英语4》课文“A Space Tourist Makes His Case”为例探讨高校非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协同效果。

关键词: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Conflicts of Interest

The author declares no conflicts of interest.

References

[1] 中国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2021)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2] 陈华栋. 课程思政: 从理念到实践[M].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20.
[3] 文秋芳. 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实施框架[J]. 中国外语, 2021(2): 47-52.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 Inc.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This work and the related PDF file are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