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Mutual Aid” Early Childhood Preschool English Teaching Model ()

1. 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双语和多语能力成为个体发展的重要因素。“努力培养多言多语和双言双语人” [1]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语言教育政策。双语和多语人才能够跨地域、跨国度地工作、学习、生活,从而促进国家之间的文化传播和交流,推动我国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推进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目前我国学前教育阶段的双语教育仍存在许多问题,如双语教育师资质量参差不齐、双语环境营造不足、双语教育缺乏清晰的理论指导、儿童二语学习费时低效等 [2] [3],难以满足双语人才的培养要求。
语言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儿童在语言习得方面表现出独特的优势,在自然语言环境下,儿童通常要比成人更快速地掌握一门语言,并达到母语者水平。脑科学的相关研究证明,儿童在早期语言习得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儿童语言发展确实有“关键期” [4] [5]。如果错过了二语习得的关键期,则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才能达到熟练的水平。那么,如何有效利用儿童习得语言的先天优势,开展早期英语启蒙教育工作,培养孩子的双语能力?英语学习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方面有何影响?如何帮助以中文为母语的儿童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并保持语言学习兴趣?为了回答以上问题,本文基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和北京某高校“互助式”儿童英语启蒙教育的具体实践,介绍儿童早期语言教育的具体做法,以期为解决我国在双语启蒙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提供一些可行之计,为其他高校加强院系联系,有效整合教育资源提供了新思路,为社会和广大家长提供一定的启示。
2. 双语机制助力儿童发展
国内外的语言学、脑科学与神经认知科学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关于第二语言学习对儿童母语、大脑、认知等方面影响的相关研究。大量研究证实早期第二语言学习对儿童的认知能力、大脑的发育 [6] [7],以及抑制控制能力 [8] [9] 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
2.1. 双语增强大脑可塑性
儿童早期的语言习得需建立在大脑的生理机制上,随着脑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大脑成像技术的支持,神经语言学家在探究双语学习对大脑的影响方面不断深入。双语练习会增强与大脑有关的功能,并能够重塑大脑的相关区域,激活语言习得的相关脑区 [10]。早期接触双语并有很多机会练习双语的孩子会增加大脑的可塑性 [4]。李传江 [11] 借助fNIRS脑成像技术探究了双语学习对儿童执行功能发展和大脑发育的影响,他的研究验证了第二语言的学习能促进儿童“双语脑”的形成,并进一步论证了我国以汉语为主导的不平衡型双语儿童早期的双语学习经验对大脑认知功能脑区具有积极的塑造作用。脑电研究发现单语儿童和双语儿童的在面对听音、辨音、语义理解、句法加工等语言任务和其他非语言任务时,双语儿童比单语儿童激活的脑区更多,他们的脑电机制具有较大差异 [12] [13],表明双语学习促进大脑机制发生转变。双语儿童的左右脑区都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早期的双语儿童主要利用左脑习得语言,右脑只有少部分区域参与;而成人则主要是利用右脑学习第二语言,更多地依靠右脑对第二语言进行加工、储存 [5]。儿童学习语言比较容易,是因为他们可以灵活的运用左右脑学习语言,从而增强了大脑的可塑性。双语的学习会改变儿童的大脑结构,促进大脑相关功能的发展。
2.2. 双语促进儿童认知灵活性
认知灵活性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人的智力水平,是指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的能力 [14]。具体来说,这种能力是指用普遍的认知来解释变化的情景。儿童的认知能力主要表现在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方面。与单语儿童相比,双语儿童更能把握语言的语音、语意之间的关系,对词意理解也更加深刻,认知更灵活。双语儿童有更强的单词意识,对词意的理解更深刻,能够关注单词本身的特点 [15]。双语儿童对词汇特点的理解更加深刻和多样,其认知更加灵活多变。在给定特定的语言任务时(例如要产生L1中的单词),儿童对不同的任务转化不同的语码,并根据说话对象的特点进行语言切换,儿童的语言系统通过确保目标词项在关键时刻最活跃来确保与语言输出与正确的词汇概念相关联 [16]。Ianco-Worrall [17] 分别对南非荷兰语?英语双语儿童与说这两种语言的单语儿童进行了判断近似词和符号替换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判断近似词的测试中,单语儿童从单词的读音判断,倾向选择含有相似读音的词;而双语儿童则能较多地从语意出发,选择语意相近的词。在符号替换的测试中,双语儿童能灵活的、快速的想到同一事物的不同名称,而单语儿童常常想不到或反应很长时间。在语言运用方面,双语者可能采用不同的语言模式,他们可能会讲一种语言而排斥另一种语言,或者在适当的情况下,他们可能会混合使用多种语言,这种语码转换的能力要求双语者有对外部语言输入有高度的敏感度和内部导向的能力 [18]。而且即使在受干扰的情况下,双语儿童也能够根据外界条件的变化做出反应,从句子中快速识别单词。
2.3. 双语促进儿童抑制控制能力发展
早期有关二语习得的研究指出,双语儿童在词汇量和两种语言的流利度方面相落后于单语儿童。学界普遍认可的解释是儿童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在理解或产出一项语言任务时,两个语言系统都被激活,且处于相互竞争的状态,大脑需要正确调节两个语言系统的竞争,以抑制非目标语言系统的干扰,从而关注目的语。Green [19] 将这种能力称为抑制控制,指抑制无关刺激,从而对某一特定认知目标做出正确的反应的能力,是认知控制的一个方面。在抑制干扰信息或无关刺激方面,双语儿童表现得比单语儿童好 [9],因为他们比单语儿童多一层抑制干扰信息或无关信息的能力。大量实验也证实了这一点,例如,Bialystok [9] 通过实验发现双语儿童比单语儿童更早形成对语言的控制能力,其认知控制的能力也比单语儿童强。Kohnert Bates和Hernandez [20] 比较了西班牙语?英语双语儿童和青少年在纯西班牙语或纯英语的语境中以及在两种语言的混合语境中对同一任务的反应速度,通过对比发现双语儿童和青少年在西班牙语与英语的混合语境中的反应时间比单一语境的反应时间长,说明大脑在花时间处理两种语言之间的关系,从而控制干扰语言,以做出正确的抉择。研究还发现青少年组的反应更快、错误也更少,这说明抑制控制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强,儿童的注意力和专注度提高,其语言控制力也逐渐加强。李传江 [21] 的脑神经科学研究表明,双语儿童在抑制控制能力方面的表现显著优于单语儿童,并进一步指出,英语水平越高的双语者,在抑制干扰方面表现越好。儿童的双语选择和控制机制锻炼了大脑负责执行控制的认知脑区,也解释了双语认知优势的脑机制原因。此外,儿童英语熟练程度、综合性英语学习活动的频率都与共享脑区的激活呈显著正相关,并影响着双语认知优势的发挥。
综上,双语有利于促进大脑功能的发展,促进大脑部分区域构造的改变;有利于增进儿童对非目标语言的抑制,提升儿童的专注度和注意力;有利于促进儿童认知发展,让儿童能根据外界变化的信息做出反应。社会各界需肯定双语能力对儿童认知发展和大脑发育的积极影响,双语儿童在获得足够的语言输入和良好的教育之后,其认知和抑制控制能力等方面的优势才会表现出来,将语言转化为优势,对于进入小学以后的学业成绩乃至人生的成败都有重要影响。教育者们应把握好儿童在二语习得方面存在的潜在机遇,利用二语习得的规律,对处于早期英语启蒙阶段的儿童提供行之有效的帮助,探索有效的学前双语教育模式。
3. 国内外儿童早期二语启蒙教育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化进程加快,努力培养“双言双语”甚至“多言多语”人才已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很好地习得英语,既能减轻孩子未来的学业负担,又能促进孩子未来的发展。而我国的双语教育体系仍然不成熟,在儿童英语启蒙方面缺乏双语教育理论的指导,缺乏优秀师资力量,存在双语环境营造不足、学生学习效果不佳等诸多问题。要培养双言双语人才,需要国家、社会、家庭以及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国现有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还有待完善、需要社会各界、教育工作者以及科研人员的不断探索与实践。
3.1. 国外双语启蒙教育成果
新加坡是双语教育实践得很成功的国家,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实践值得参考和借鉴。其双语教育为新加坡的政治经济文化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能给我国的双语教育提供一些启示。为了推进双语教育改革,普及双语教育,新加坡政府在双语教育管理体制上,实行能力分流,为新加坡的双语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其次,政府确定多种官方语言,营造丰富的语言环境。另外,大力培养双语或多语教师,提升双语教育质量,有力地推动了新加坡双语教育的快速发展 [22]。我国可以借鉴国外成功的双语教育实践,根据我国国情推行教育改革,加大双语师资力量培养,制定切实可行的双语教育计划,规范教材编写。
从家庭教育来说,清晰可行的家庭语言政策对于儿童的双语启蒙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家庭在形成孩子的语言环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Sposky [23] 将家庭语言政策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家庭语言意识形态、家庭语言练习和家庭语言管理。国外多数移民家庭选择双语教育,一方面,为了保护母语的传承,在家庭内部使用母语;另一方面,为了让孩子更好地融入移民地,在学校和社区使用第二语言。母语不同的父母希望孩子学习两种母语,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共同策略是,父母双方始终如一地分别对孩子说不同的语言,这就是所谓的“一人一语”(OPOL)策略 [24]。孩子早期的语言学习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不仅可以作为个体身份认同的标志,还可以加强家庭凝聚力和代际交流,保护他们的民族自尊心,促进多民族共存,双语有利于加强孩子们与语言之间的文化联系、为孩子提供更多机会。
3.2. 国内早期英语启蒙教育发展现状
在家庭教育方面,大部分家庭没有双语学习的环境。部分家长试图通过读英文绘本、播放英文动画片和英语歌等来给孩子创造一个英语环境,以期待能增加儿童的语言输入。虽有精力、时间的投入,但如果没有与孩子的语言互动,很难达到二语习得的最佳效果。Krashen [25] 的输入假说指出,儿童习得语言必须要有充分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虽然读英文绘本、看英语视频可以保证足够的语言输入,但由于缺乏必要的人际互动,儿童无法理解输入的语言信息,那么这样的输入只能是无效输入。
当家长无法在家中给孩子创造良好的英语环境时,为了培养孩子的双语能力,部分家长会选择教育培训机构,让孩子接受英语启蒙。现阶段,我国的英语教育培训行业发展势头强劲,各种启蒙英语教育培训机构、辅导班随处可见,但教育培训机构的少儿英语启蒙教育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
1) 教育质量、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幼师的英语口语水平不高,在口语表达中常常出现口误或单词发音不标准的现象,这会影响儿童早期语音、语调的发展。
2) 儿童英语环境营造不足。我国很多幼儿园以及教育机构的英语教学形式是老师先说一句英文,然后再用中文解释给儿童听。这种以母语为中介语的方式虽然替儿童减轻英语理解的负担,但儿童的语言理解还是依赖于母语,不利于其英语认知能力的发展。儿童早期语言学习的基础是建立在大量的听以及模仿他人发音的基础上的,这就需要大量语音信息的输入。因此,教师应为儿童营造英语习得的环境,促使儿童自然而然地习得语言。
3) 家长对于第二语言的经济投入高但回报低、儿童英语学习费时低效。儿童启蒙英语教育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质量仍然需要不断改进。那么,如何保证儿童英语学习的质量?如何能让儿童更高效地学习英语?
4. 交通大学的具体做法及成效
基于上述问题,本文根据北京交通大学亲子英语班的具体实践提出一种高校老师之间“互助”的儿童早期英语启蒙教育。亲子英语班由北京交通大学工会创办,由本校语言与传播学院研究儿童语言发展的老师及其研究生团队分别担任亲子英语班的老师和助教,利用腾讯会议为小朋友们提供线上启蒙英语教学服务。班上的学生由语言与传播学院及其他院系非英语专业老师的子女组成,年龄大都介于3~6岁之间。这种高校老师之间“互助”的英语教学模式旨在充分利用高校英语专业老师的专业技能,为全校其他院系老师的子女提供高质量的英语启蒙教学服务。这不仅能有效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还保证了儿童英语学习的质量,为广大师生提供一种经济高效的语言服务。高效教师之间的“互助”不仅能运用到英语教学中,还能运用到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各个学科,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的专业优势,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的同时,也为各大高校加强院系互助、整合教育资源提供了范式。
4.1. 以提升儿童的听说能力为目标,实施浸入式教学
作为二语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浸入式教学以第二语言为教学语言,教师在只用第二语言面对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的全部时间都“浸泡”在二语环境中,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中理解、习得、运用第二语言 [26]。浸入式教学的具体实践表明,儿童在语言环境中会自动识别语言,并且能有意识地使用、修改和提高语言能力 [27]。如果给他们提供合适的语言材料、自然的语言环境以及自由的语言表达机会,他们就能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发展语言。在目标语言的环境中,丰富的语言刺激和互动中可以让儿童较快地习得第二语言,并且很容易达到本族语者的水平。浸入式教学理论认为,当身处一个需要用英语去交流、思考、游戏的环境中时,孩子会不自觉的运用英语去表达。语言的准确性也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儿童学习语言的动机就是要有运用语言的需要,只有在这个过程中,儿童才能逐步学会正确使用语言 [28]。鉴于此,亲子英语班的老师尊重儿童语言习得的规律,不以母语为中介,坚持实行全英文教学。老师在课前会准备贴近儿童生活的材料和绘本,通过英文提问与儿童进行互动,引导他们用英语描述图片,包括图片中物体的颜色、数量、大小等方面,如What’s this? What color is it? How many ducks are there? What are they doing? Which one do you like? 等等。旨在为儿童提供全英文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能在英语语境中自觉、流畅地使用英语,提升其听说能力。
1) 联想教学――图文并茂
2~7岁的儿童,已经对世界有了一定的表象认识,具有了符号功能,开始能用语言表达他们脑海中形象的客观事物 [29]。这一阶段的儿童主要还是通过感知觉来感知外界环境的,他们的认知仍会受到直观表象的干扰,他们对于外部世界的认知还是基于事物在大脑中形成的直观表象。这就意味着我们的英语教学应遵循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以直观、形象的教学工具为主,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
在亲子英语班的课堂上,每一次课都会围绕一个具体的话题展开,这个话题一定是和儿童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有助于儿童建立新知识与大脑中已有表象之间的联系,促进知识迁移。老师根据某个话题提前准备好PPT,正式上课时就可以根据PPT中的内容展开教学。以话题“fruits”为例,如果今天要讲跟水果有关的话题,那么PPT的每一页都由一个水果的图片以及相对应的英文单词组成。直观形象的图片能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学生也更容易接受。
4.2. 以趣味性为原则,提升儿童对英语学习的热情
廖顺萍 [30] 认为双语教学的成功主要在于丰富有趣的课堂环境以及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教师应根据互动建立教育实践,并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针对儿童爱玩的天性以及儿童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启蒙英语教学要保证教学内容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儿童注意力。对此,亲子英语班坚持在“玩中学,学中玩”的原则,根据不同的话题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游戏,引导孩子积极主动地开口说英语。例如,在学完水果的相关单词后,老师会带领儿童进行巩固复习,通过PPT动画将图片依次呈现在屏幕上,每张幻灯片上放3至4张图片,在这个过程中带领孩子说出图片所表示的水果单词。之后单击鼠标,会有一张图片消失,这时老师问What is missing?孩子则需要回忆起消失的图片所表示的单词,既考验孩子的记忆能力,又能通过游戏的形式巩固孩子所学的知识。另外,每个话题还会搭配相应的英文歌曲,在为小朋友创造轻松欢快的英语学习氛围的同时,尽量做到让每个小朋友都能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提升他们英语学习的兴趣。
1) 游戏教学――师生互动
在学一个新的话题时,老师会以猜图游戏的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以动物为例。老师的PPT中会有一张动物的图片,但是这个图片被四个方块完全挡住,老师每按一下鼠标就会移除一个方块,孩子们能够看到动物的一个部位,等到四个方块全部移除,动物的全貌就露出来了。在此过程中,老师会问:“What is this? Can you guess?”老师每次移除一个方块就给学生们一个提示,可以描述该动物的颜色、特征、叫声等,直到方块全部移除。如果学生们很快就猜出了正确答案,老师给予学生表扬并带领学生一起说出该动物的英文,随即可以进入下一张图片。
在猜图游戏中,有一点需要注意:猜图游戏的目的是为了儿童能把学会的单词与正确的对象进行匹配,让孩子能快速地说出图片所对应的单词。所以,关于图片的选择我们要确保图片对象具有鲜明的特征,不易混淆,减轻儿童的认知负担。因为每个动物的特征明显,儿童对于动物的认知程度高,对于不同动物的具体特征能够快速辨别,以直观、形象的图片为游戏对象更符合3~6岁儿童认知水平,所以这里选取了动物作为猜图游戏的对象。猜图游戏满足了儿童探索与发现的心理,迎合了学生的好奇心,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课堂参与度显著提高。
2) 歌曲教学――亲子互动
每学完一个话题之后,老师会给学生播放相应的英语视频,视频由动画和英语歌曲组成,增加对儿童视觉和听觉的刺激,加强孩子对新单词的记忆。由于线上授课的限制,儿童看不到老师的每一个动作,而视频就能以动画的形式将动作清晰的展示。家长可以带领儿童跟着视频一起做动作,增强亲子互动。以身体部位的视频为例,其中的音乐为“one little finger, one little finger, one little finger tap, tap, tap. Point it on your head (mouth/chin/arm/leg…)”此时家长可以带领孩子一边指着自己的身体部位一边说出对应的英文,这种互动能提高孩子积极性和参与度。这种师生互动和亲子互动是一种促进儿童理解英语和使用英语表达的综合性活动,从而提高儿童的双语熟练程度,能够塑造有利于儿童发展的“双语脑”。
5. 结论与启示
几乎世界多民族国家都在开展双语教育并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我国也一直在探索双语教育的实施策略。国内外关于双语儿童的研究给我们的启示是儿童在语言习得方面有天生的优势,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和培养要抓住关键期,双语的学习会给儿童在大脑可塑性和认知能力方面带来特别的优势。在儿童英语启蒙中,教师要创造充分的英语环境,加强与儿童的语言互动,从儿童兴趣出发,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双言双语或多言多语能力成为影响个体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的双语教育仍需社会各界的不断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以汉语为母语的不平衡型双语儿童的教育模式需要国家的政策的支持 [31],加强双语师资队伍建设;需要科研人员和科研机构的不断努力,研发编制适用于不同英语水平儿童的教材,并能直接运用于教学;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家庭语言政策,充分发挥儿童在语言学习方面的优势,抓住关键期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儿童双语能力。
基金项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21YJS194)。
“互助式”儿童英语启蒙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双语和多语能力已成为个体发展的重要因素。科学研究表明,双语儿童在多方面较单语儿童有显著优势,而如何培养和提升我国以汉语为母语的儿童的双语能力不仅是广大家长也是科研人员和教育工作者一直关注的问题。本文基于北京某高校亲子英语班的具体实践提出一种高校老师之间“互助”的英语启蒙教育,充分利用高校英语老师的专业技能,为全校其他院系老师的子女提供英语启蒙教学服务。为有效整合高校师资、加强院系互助、提供经济高效的英语教学服务提供可行的方案。
关键词:学前英语教育,互助式,双语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