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Language Ecology on Campu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nguistic Landscape

Abstract

The linguistic landscap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aspects and hot topics in sociolinguistics and sociology of langu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nguistic landscape, combined with the theory of language ecology, this study explores linguistic and non-linguistic symbols, investigates the linguistic landscape on campus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analyzes its ecological and non-ecological aspects, and puts forward promotion strategies to create harmonious language ecology on campus.

Share and Cite:

Wang, Z.X., Shen, Y.F., Gao, Y.F., Chen, X.Y. and Zhang, Y.N. (2023)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Language Ecology on Campu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nguistic Landscape. Open Access Library Journal, 3, 1-15. doi: 10.4236/oalib.1109807.

1. 引言

语言景观是社会语言学和语言社会学研究的重要方面和热点领域之一。大学作为教育的主战场,其语言景观建设在推动大学发展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目前对于高校校园语言景观课题的研究较为稀缺,已有的研究成果大部分仅停留在单一研究语言符号之信息功能的阶段,少有研究挖掘非语言符号背后蕴含的象征功能及语言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基于此,本研究通过研究具有国际化特色高校校园内的语言景观,提出相关适用于构建和谐校园语言生态环境的策略以加强校园人文精神及文化传承与创新,为校园规划者提供参考建议,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该研究领域的发展。

2. 文献综述

2.1. 语言景观

语言景观是语言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彰显特定区域内甚至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同时也反映了一定区域内,人们的语言生活情况。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动,过去的几十年里,语言景观在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景观符号学领域内的研究热度也在持续上升。根据各国学者的研究,出现在公共路牌、广告牌、街名、地名、商铺招牌及政府楼宇的公共标牌之上的语言被认为共同构成某个属地、地区或城市群的语言景观Shomamy (2006)提出:“任何街道、购物中心、学校、市场办公室以及其他公共(或私有的空间)上存在的语言都可看作是语言景观” [1] 。刘丽芬和张莉从语言景观符号学的视角出发,认为语言景观由语言符号和/或非语言符号组成,语言符号的书写体现为文字,非语言符号包括图形、图像、图示、色彩、灯光、载体等 [2] 。综上所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生活的发展,语言景观在不断地完善,其表达形式和涵盖的内容也在不断的更新完善,在未来,语言景观的研究范围将不断扩大,同时还需要不断地增加创新点,突破成规陈说。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于国外语言景观的研究,自其首次出现至今已经经历了早期萌芽(1997年之前)、中期理论探索(1997~2007年)、近期快速发展(2008年至今)三个阶段 [3] 。随着理论内容和理论的不断深入,国外语言景观研究已经构建出了较为成熟的分析模型和剖析维度。Peter Backhaus从权势和平等的角度对日本首都东京进行了研究 [4] ;Graham Lock运用了视觉语法理论对香港地铁进行了研究 [5] ;Neil Bermel采用了话语分析对赫鲁比洛霍则茨庄园进行了考察 [6] 。

反观国内,对语言景观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近年来才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进入该领域进行研究,且多集中在社会语言学领域。徐欣路运用标记范式对北京798艺术区的语言景观进行了实地考察 [7] ;刘慧对广州石牌村的语言景观进行了研究 [8] ;王雪芹从多模态的角度对郑州一处写字楼的语言景观进行了研究 [9] 。纵观国内的一系列语言景观研究成果,发现极少有学者踏入到校园语言景观的领域。并且高珊和付伊在其文章中指出目前国内对语言景观的研究存在“来源单一”、“数据分析不透彻”、“理论结构有待完善”、“考察不够仔细”等四个问题 [10] 。

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刘丽芬和张莉认为语言符号和(或)非语言景观的任一组合要素构成了完整的语言景观,可以使语言景观变得更加的完整,更能表达出一些深层的意义。该理论为本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课题组从单一地分析语言文字标牌转变为探索语言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早在1921年,Edward Sapir就写过题为“语言与环境”的论文来思考语言与说话者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11] 。Einar Haugen于1972年通过他的一个比喻,确定了“语言生态”(language ecology)这个概念。国内学者如李国正(1991)、范俊军(2005)等都对语言生态学进行了积极的探讨。李国正认为语言生态环境应该划分为内生态环境和外生态环境,内生态环境是指语言系统内部子系统间相互影响、联系,而外生态环境则是由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和人群环境共同构成 [12] 。

3. 研究设计

本研究以位于浙江省绍兴市的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作为语言景观调查区域。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位于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江南水乡、鲁迅的故乡――浙江绍兴,蕴含浓厚的地域文化和人文精神。学校现有稽山、镜湖两个校区,语言景观类型丰富,中西方文化交融,极具研究价值。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于2000年完成从和畅堂校区向稽山校区的整体搬迁工作,后又开发建设了镜湖校区,两个校区的建筑风格各不相同,为了使校园内的语言景观更加丰富,利于后续挖掘各自特色,因此非语言符号的样本采集工作在稽山校区和镜湖校区同步开展,其过程主要是使用手机拍摄校园内出现的校园风光及标志性建筑。

稽山校区开设语言类专业,校园语言景观使用的语码丰富多样,因此语言符号的样本采集工作在稽山校区集中开展,其过程主要是使用手机拍摄校园内出现的各类语言文字标牌。调查小组于2022年对该校的稽山校区进行多次实地调查,以期了解并记录该校园的语言景观。课题组集中前往该校区的教学楼、图书馆、SPT外语文化街,和成广场及其他学生活动较为频繁的场所开展调查工作。校园内的各类标牌存在形状不一、大小不同的现象,进行统计时,多次重复的标牌都只计算一次,即只当作一个分析单位 [13] ;具有明显商业性质的语言景观不计入采集范围。按照以上原则统计,本次调查共收集有效语言文字标牌照片111张。以下对语言标牌上所呈现的信息进行归纳分析。

4. 校园语言景观现状

4.1. 标牌类型

根据语言标牌上呈现语言种类的数量,稽山校区内的标牌可以分为单语标牌、双语标牌和多语标牌。如表1所示,双语标牌、单语标牌、多语标牌占比依次为26%、73%和1%。

从表1中可以得到,稽山校区的三种语言模式中,其中双语模式占多数,大部分是以双语对照的形式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稽山校区的语言优势,展现了校园丰富的语言魅力。

Table 1. Types of language signs

4.2. 语码选择

从校园标牌上语言的种类来看,稽山校区内语言标牌上的文字通常是汉语、英语,还有少数标牌上有朝鲜语、日语、俄语等。表2是各语言在语言标牌的分布和比例统计情况。

在单语模式中,语码以汉语为主,可见,汉语作为官方语言具有绝对的优势。双语模式中的语码选择采用了“汉语 + 一门外语”的模式,其中,“汉语 + 英语”的形式在所有语码中占比最大,为50.5%;其次是“汉语 + 日语”,为11.7%。多语标牌仅有“汉语 + 英语 + 日语”一种模式,且出现的比例低。分析得出,非主流语言虽然能在标牌上占一席之地,但出现的频率远远低于汉语、英语和日语三种语言。据了解,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作为一所语言类高校,在专业招生计划中,英语类专业和日语类专业的招生比例高于其他语言类专业,因此在校园中这两种外语的出现比例会超过其他语言,且英语类专业又远高于日语专业,这体现出了地位不等,权势不均的特点。

4.3. 语码顺序

通过考察双语和多语标牌上不同语码的先后排列次序,表3为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汉语优先的数量要比外语优先的数量多。

Table 2. Selection of language codes

注:东语即东方语言,此处指朝鲜语、阿拉伯语、印尼语、泰语、土耳其语;西语即西方语言,此处指意大利语、俄语、波兰语、西班牙语、德语、葡萄牙语、法语。

Table 3. Sequence of language codes

在语码顺序的选择上,会首选汉语来优先展示校园内的语言景观内容。第一,汉语的受众群体大,校园内的学生以及教职工的母语以汉语为主。第二,汉语作为我国的官方语言,它具有不能动摇的地位,享有其他语言所不具备的主导地位。第三,根据Ben-Rafael (2009)提出的集体认同感 [14] ,这也反映了校园内师生对汉语的认同感很高,侧面体现了高校的文化自信。作为语言类学校,使用外语优先在一定程度上给校园内存在的大量留学生和外教等母语非汉语的师生带来了宾至如归的感觉。Rosenbaum (1977)称此类现象为“势力吸引” [15]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教育也逐渐出现了国际化,外语优先的语码顺序也推动了多元文化的相互交融,促进了教育的发展。综上所述,语言标牌即反映了高校对自身文化的尊重,也反映了对外国优秀文化的吸收和借鉴,促进了各国语言文化的相互沟通和交流。

5. 校园语言景观的生态分析

5.1. 语言景观的内生态环境

语言的内生态环境是指语言的各组成要素如语音、语义、语法等之间的相互关系。

首先,从宏观角度观察,其特点一是汉英组合的标牌占据了该校语牌的主导地位。无论是稽山校区还是镜湖校区,双语标牌数量在所有语言标牌中占比都是最高的,其中“汉语 + 英语”的组合模式使用最多,而超过两种语言的语言组合则占比较小。从整体而言,汉英并用成为了该校语牌使用的特点,既简洁全面地为观众提供了有效信息,又为留学生提供了言语沟通的便利。

再者,其特点二是该校两校区使用的语言文字在语种上存在一定差异。稽山校区以西语为特色,有多语言融合的态势,尤其是在SPT街,各种语言的沙龙活动区域促进了不同语言文化的交流,语言多样化是稽山校区语言景观的特点,且选用的词汇较为日常,目前无生僻表达出现。镜湖校区则是汉字较多,所选用的字体大多是中国古代传统字体,中式风格浓厚。镜湖校区较之稽山校区语言文字的种类稍为单调,然而却展现了一种中华文明文字独特的美。两校区所选取是为语言文字存在的差异是基于两校区开设的不同方向的二级专业所形成的不同特色的结果,两校区的语言文字互相补充,各具特色。

最后,从微观角度观察,可以发现正面积极的语义色彩为该校校园语牌的主基调。调查发现,该校所有的语牌未存在不良指示,甚至大多数语牌还存在积极引导,这确保了师生摄取信息的健康性,在提供基本生活服务类的指示信息之下,还引导了良好的校园风气,传递了正确的社会价值,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牌在两个校区都以不同方式呈现,潜移默化地将充满社会意义的价值观熏陶着该校师生。移步稽山校区的教学楼,在一间间教室的门口都悬挂着关于阅读的至理名言,书香气息浓厚,分享内容丰富,中外思想兼容并蓄,其中包括了国外名著小说的经典语段,这对提升学生的素质涵养起到了不容小觑的作用。从深度剖析各标牌背后价值的角度上分析,可见该校建设语言景观时语义所传达的信息正面健康,没有存在不良导向,语言文字背后所蕴含的内容阳光向上,可读性较强,可以为该校师生树立生活的榜样。

5.2. 语言景观的外生态环境

语言的外生态环境主要涵盖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和人群环境,以下将外生态环境细化为以下四个具体方向进行论述。

5.2.1. 生态文明

语言景观研究是了解一个地区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其包括的非语言符号更具有研究意义 [16] 。随着生态问题越来越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语言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 [17] 。稽山校区和镜湖校区各坐落在绍兴稽山之麓,镜湖之畔,占地面积近1300亩。两校区整体风格是欧式建筑与东方庭院交汇融合,一条河流贯穿镜湖校区,校园傍水而筑,完美地融合水墨江南烟雨旖旎,彰显水乡古城特色,突出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镜湖校区语言景观建设充分开发已有的自然资源,独特的“借水”优势使镜湖校区的天鹅湖内梳翅展翼的天鹅及稽山校区内高贵优雅的孔雀,成为各自校区的一道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风景线。校园绿化以林荫、绿地为主题,春有樱花、山茶花、油菜花点缀校园,盛夏可赏荷花、向日葵,秋季金桂飘香,初冬银杏遍地洒金。配备供师生停留观赏的亭台,长椅等景观,水清岸绿地净景美如诗如画,与周围生态环境保持和谐统一,形成独特的校园语言生态文化景观。

5.2.2. 地域文化

校园语言景观建设在走向国际化的同时,需要保留能够区分其他文化的个性,融入更多能够体现中国特色的地域文化、地方传统文化等鲜明元素。古时绍兴许多大户人家的门楣上,都刻有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耕读传家。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传承了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于镜湖校区的图书馆四楼开设了“耕读文化博物馆”,这也是绍兴高校中设立专题博物馆的第一家,打造了独树一帜的校园IP。该馆从正门、中堂、厢房、正房、书房乃至后院都在设计上几乎原汁原味地保留了明清时期绍兴耕读世家的家装格局,令人置身其中,又仿佛穿越时空,回到古代,追溯这段耕读历史。作为传统文化的教育阵地,“耕读博物馆”今后还将把更多蕴含民俗文化的收藏品类充实进去,让师生从带有历史余温的老物件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充分发挥语言景观的象征功能,提高师生文化自信,扩大绍兴民间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鉴湖越台名士乡”,绍兴自古以来就人杰地灵,名家辈出,悠久的“越地”文化孕育了哲人王阳明 [18] 。学校充分发挥语言景观的象征功能,积极融合“越地”文化,在镜湖校区的文化长廊建立王阳明雕塑,其后的墙面上刻有王阳明心学的主要思想“知行合一”,时刻鞭笞师生做到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思想,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合一并进,不可偏废。王阳明受益于“越地”文化,又以不同方式反哺着“越地”文化。“知行合一”思想具有跨时代性和科学性,至今仍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知行观,实现“越地”文化的传承。

5.2.3. 历史传承

悠久的历史是培育文化的重要土壤,有历史底蕴的学校必然有其独特的人文精神与文化传承。校园语言景观建设除了具有最基本的观赏性,还包含着强烈的象征意义和隐喻色彩。稽山校区的图书馆以纪念学院创建人邵鸿书而命名为“鸿书图书馆”,象征办学薪火相传,同心致远。建筑整体宏伟大气,中轴对称的造型显示出其稳重而严谨的大家风范,彰显着为学者洁身自好、儒雅宁静之学风。图书馆的设计反映校园内的校风学风、价值导向等,折射出校园浓厚的人文精神。

绍兴关于书法的记载已有千年。秦汉年间,会稽文人辈出,著述如林;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空前繁荣;东晋时期,书法家王羲之为友人所作的《兰亭集序》被天下人推崇为“天下第一行书”,绍兴至此成为书法名城。稽山校区多处语言景观采取中国书法字体,如“教工之家”的建筑名称就采取了草书字体,气势磅礴,一气呵成,极具艺术美感。该建筑名称的表现形式在引导师生在获取地理信息的同时,还能领悟到中国书法的魅力,弘扬并继承中国书法艺术,接续谱写绍兴书法历史的新篇章。

稽山校区的中式凉亭长廊临水而筑,线条简洁,白墙红瓦,古色古香,题名为“上善若水”。此情此景,一语双关。旨在提醒师生身处快节奏的生活之中,有时需要停下脚步,为自己留有一席安逸之地,内心如水般平静,沉淀世间的喧嚣与浮躁,保持一颗淡定坦然的初心,回归生活的本质,继续前行。

5.2.4. 文化创新

校园语言景观建设需要克服尚存的“语言代沟”,抛弃过去枯燥呆板的表达方式,以青年人喜闻乐见的表达手段和表现形式构建校园语言景观的新风景 [19] 。镜湖校区的耕读文化博物馆不仅开设了实体博物馆,还在校园官网上建立了虚拟博物馆页面,充分引用VR全景等技术,该方式突破了时间、空间等因素的局限,将馆内藏品逼真重现至三维虚拟场景中,使师生能够通过鼠标或键盘控制方向近距离观赏藏品全貌,为博物馆和藏品带来了新的生命力。再搭配语音解说及文字简介,加强了趣味性与互动性,让师生能够对历史文化有着更深刻的感受。

校园语言景观需要进行创新,与时俱进,关注当下。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指定使用的微信小程序“平安e校”,每日更新有关校园疫情、爱国教育、党团建设等多个模块的推文,推文充分发挥语言景观的优势,采用“文字 + 漫画”的形式展现,内容通俗易懂,诙谐有趣。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者的结合,使语言景观变得更加完整,使师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汲取相关信息与知识,更能表达出一些深层的意义。此外,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建立了校级、院级、各部门的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推文,使师生及时了解校园动态,促进人文精神融入校园语言景观。

6. 校园语言景观的非生态分析

6.1. 翻译错误

6.1.1. 拼写错误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作为一所国际化的高校,在语言标牌的文字书写中运用了多种国家的语言,其中中英文双语标牌最为常见,但在走访校园过程中发现存在拼写错误的情况。

其中第一种为单词漏写的错误,如图1和图2中的“樱花餐厅”和“杜樱苑学生宿舍”中的“樱花”和“杜樱苑”选择中文拼音翻译的方式,分别为“Yinhua”、“Duyinyuan”,而根据字典可知“樱”的正确拼音为“ying”,漏写了“g”,在存在这些标识的标牌中都存在漏写“g”的错误;第二种为单词的书写错误,如图3中将“行政楼”翻译为“Administrayion Building”,在词典中并没有“Administrayion”这个单词,其正确翻译应是“Administration”,把“t”错写成了字母“y”;图三中“灭火器”的翻译为“FIRE EXTINOYIHER”,但是并不存在“EXTINOYIHER”这个单词,正确的翻译应为“EXTINGUISHER”。虽然拼写错误并不影响大家的理解,但是对校园的形象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Figure 1. Campus signpost 1

图1. 校园路标指示牌1

Figure 2. Campus signpost 2

图2. 校园路标指示牌2

Figure 3. Fire extinguisher usage diagram

图3. 灭火器使用图

6.1.2. 语法错误

我们也注意到在翻译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语法问题。如图3中,将“拔出保险销”翻译为“Out insurance from”并不符合语法的正确结构,建议改为“Pull out the safety pin”;将“紧握喷嘴,对准火焰”翻译为“A nozzle the flame”,而翻译中“A nozzle”、“the flame”的词性是名词,直接将两个动作性词汇翻译为两个名词,并不符合原文的意思;将“压下压把,即可喷射”翻译为“Down down to be sprayed”,通过查询词典,了解到“down”的确可以作为动词,但没有“压下”这个意思,此处使用“press”可能更为合适。

6.2. 书写形式不一致

根据走访调查结果发现,英文的翻译书写有多种不同的形式,存在书写不统一等情况。根据校园中英文翻译书写形式共分为以下四种:第一种是将所有字母均大写的形式,如图4“马克思主义学院(SCHOOL OF MARXISM STUDIES)”;第二种是将单词首字母大写,介词、连词等小写,如图5“外语文化交流中心(Center fo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第三种是将句首单词的首字母大写,剩下的单词均小写,如图6“水深危险,请勿戏水(Deep water. Keep out of it!)”;第四种是将所有单词的首字母大写,如图7“德语沙龙(Deutscher Salon)”。根据团队在校园中所收集的语料,我们发现存在同一标牌上同一类型的翻译使用的书写形式混乱,如图1所示,其中“英语学院”和“西方语言学院”采取的是第二种书写形式,而“东方语言学院”采用的是第三种形式,“oriental languages”没有大写。

6.3. 维护管理不及时

学校稽山校区的大门门口出现了校徽更新不及时的情况,如图8所示,而新校徽如图9所示。校徽的设计更新是该校文化进步、思想进取创新的一大象征,原是有益于该校语言景观建设的一大举措,然而由于管理更新的疏忽,未能及时更换校徽,导致信息的滞后,给观者以内外不符的感觉。这项尚未修复的漏洞威胁着该校的语言景观发展,使之未能跟上该校奋力前进,意图阻碍校园语言景观建设的脚步。

Figure 4. School of Marxism Studies

图4. 马克思主义学院

Figure 5.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图5. 外语文化交流中心

Figure 6. Warning board

图6. 警告牌

Figure 7. Deutscher salon

图7. 德语沙龙

Figure 8. International lifelong education college

图8. 国际终身教育学院

Figure 9. New school emblem

图9. 新校徽

其次,教学楼作为师生日常教学活动最频繁的区域,其中的语言文字标牌难免由于时间的原因而残破污损,在随时可见的教学区域不仅是对师生会产生影响,而且对给外来参观校园的访客留下不良印象,因此如若未及时对该语牌进行修缮,对于校园语言景观整体的观赏性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如图10所示,教学楼墙面上的文字标识出现了部分字母缺少的错误,原本“Experimental”的“i”历经时间的冲刷,已然脱落。

Figure 10. Foreign language experimental teaching center

图10. 外语实验教学中心

6.4. 字体影响阅读效果

就本研究组实地调查发现,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稽山校区内的宣传栏上,文字的整体排版较为美观整洁,传递了一定程度的审美价值,如图11所示。然而如此清新简约的排版却存在着字体太小导致阅读效果不佳的问题,这直接关系到了语言景观基本的信息传达功能受阻,导致无法保证观者全面获取信息。文字的背后潜藏着语言景观文字价值倒置的问题,舍本逐末的追求语言文字的排版优美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语言文字的信息传递效能,更不必提挖掘其背后信息所要传达的深刻价值。

鉴于此可知,文字可读性清晰度的重要性远胜过文字的观赏性,在基本功能得以实现的情况之下,再进一步对语言文字进行多样化升级。正如以上所提及不注重文字大小的调整的做法,纵使采用的双语的宣传手法,要想推动校园语言景观的进一步建设依旧存在难度。

7. 校园语言景观建设的优化策略

7.1. 提高翻译水平

翻译在语言景观建设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过程,与校园形象息息相关。校园中的语言景观存在着翻译错误的问题,因此需要提高翻译水平。校园中存在多种语言的语言标牌,在翻译过程中,可先求助校内语言老师进行翻译,充分利用好我们学校的独特优势资源,在专业语言知识的储备前提下,便可以灵活地开展语言景观的翻译工作。在翻译的过程中,也应注重翻译的规范性和所蕴含的文化因素,提升校园的国际化形象。

7.2. 建立定期语言景观检查和更换机制

应进一步加强对语言景观的管理,及时发现存在文字残缺、脱色、字迹不清等情况的语言景观并进行修护和更换,起到发挥语言景观信息功能的作用。此外,在发生一些特殊情况时,也要对语言景观的内容进行及时更新,例如校徽的更新,根据走访调查发现校园内多数旧标牌并没有及时更新。

Figure 11. Bulletin board

图11. 宣传栏

对于语言景观的设置问题,也应该进行充分的考虑和研究分析,包括如何设置、语言景观的具体内容、设置载体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提升校园的整体优良形象。

7.3. 凸显地域文化特色

语言景观不仅仅只是社会环境的一个标识,还可以体现历史的风貌和文化的沉淀。学校除了传教授业解惑之外,也起到一个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的作用。目前虽然校园中已经开始注重起如何宣传绍兴的优秀特色文化,并已建造一些相关的语言景观,但是其关注度并未达到理想效果,因此也需通过多种宣传途径彰显区域文化特色。学校也应继续深入挖掘当地的特色文化,通过语言景观彰显其个性特征,打造学校一个宣传特色。

7.4. 拓展语言景观形式

目前,语言景观的呈现方式日益多样化,校园语言景观在优化过程中也应当充分借鉴,不只是局限于语言文字的表达,也应当关注其他各类表现形式,推动语言景观多模式运用发展 [20] 。校园可通过建设网络虚拟空间语言景观,通过网络的形式,可以扩大其影响范围,吸引更多的人,有助于文化的传播和校园形象的提升。校园应该根据自身的教学风格和优势,探索和建立独特的虚拟语言景观的风格,加强师生的共同参与度。此外,可以适当增加语言种类,达到增加与学生之间和对外的互动性效果。

8. 结语

语言景观能够反映校园的生态文明、人文精神、价值取向等层面,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对校园语言景观状况进行调查后,在语言符号层面上,我们发现部分语言标牌使用不规范及维护滞后,需要加快建立语言标牌规范化、标准化、权威化的长效管理机制。大学国际化是目前的发展趋势,除了规范语言符号的使用情况外,我们更需聚焦至非语言符号。合理利用非语言符号及其背后蕴含的象征功能,能够使大学在顺应国际化趋势的同时,避免盲目“西化”,凸显本土文化特色。而语言景观应如何设计以体现生态文明、历史文脉等内涵方面值得后续深入研究。

基金项目

2022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语言景观视域下和谐校园语言生态构建研究”(项目编号:S202212792063);第一批浙江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内涵和实施路径探究”;2021年度校级“课程思政”(“三进”专项)示范课程《综合英语》。

语言景观视域下和谐校园语言生态建构

摘要:语言景观是社会语言学和语言社会学研究的重要方面和热点领域之一。本研究从语言景观的视角出发,结合语言生态理论,通过田野调查法深度挖掘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资源,考察高校校园内的语言景观状况,对其进行生态与非生态分析,探讨优化策略以打造和谐校园语言生态环境。

关键词:语言景观,语言生态,非语言符号,高校校园,优化策略

Conflicts of Interest

The authors declare no conflicts of interest.

References

[1] Shohamy, E. (2006) Language Policy: Hidden Agendas and New Approaches. Routledge, London. https://doi.org/10.4324/9780203387962
[2] 刘丽芬, 张莉. 语言景观符号学阐释[N].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22-2-08(003).
[3] 徐茗. 国外语言景观研究历程与发展趋势[J]. 语言战略研究, 2017(2): 57-64.
[4] Backhaus, P. (2010) Multilingualism in Japanese Public Space—Reading the Signs. Japanese Studies, 30, 359-372. https://doi.org/10.1080/10371397.2010.518598
[5] Lock, G. (2003) Being International, Local and Chinese: Advertisements on the Hong Kong Mass Transit Railway. Visual Communication, 2, 195-214. https://doi.org/10.1177/1470357203002002005
[6] 尼尔·伯梅尔, 路德·克尼特尔, 方小兵. 捷克历史遗迹语言景观的历史与当下[J]. 语言战略研究, 2020, 5(4): 23-36.
[7] 徐欣路. 语言景观标记论——以北京798艺术区为例[J]. 语言战略研究, 2020, 5(4): 74-82+12.
[8] 刘慧. 城中村语言景观与农民工身份认同研究——以广州石牌村为例[J]. 语言战略研究, 2020, 5(4): 61-73.
[9] 王雪芹. 多模态视角下楼宇电梯广告的语言景观分析[J]. 绥化学院学报, 2020, 40(12): 82-85.
[10] 高珊, 付伊. 国内语言景观研究综述[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 39(5): 73-78.
[11] Sapir, E. (1912) Language and Environment.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14, 226-242. https://doi.org/10.1525/aa.1912.14.2.02a00020
[12] 李国正. 语言新论[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2): 121-127.
[13] 伍莹. 大学校园语言景观调查建设研究——基于长沙市大学城语言景观的实证调查[J]. 海外英语, 2021(18): 11-12+15.
[14] Ben-Rafael, E. (2009) A Sociological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Linguistic Landscape. Routledge, London.
[15] Rosenbaum, Y., Nadel, E., Cooper, R.L and Fishman, J.A. (1977) English on Keren Kayemet Street. Newbury House, Boston.
[16] 尚国文, 赵守辉. 语言景观的分析维度与理论构建[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4, 37(6): 81-89.
[17] 高逸吟. 语言生态视角下的杭州西湖语言景观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金华: 浙江师范大学, 2020.
[18] 卓光平. 名士乡里话鲁迅——《鲁迅与浙江文学研究》研究生讨论课[J]. 绍兴鲁迅研究, 2020: 314-322.
[19] 金怡. 高校校园语言景观构建研究[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21, 39(2): 115-118.
[20] 孟德腾. 生态文明视阈下山西省旅游区语言景观优化路径研究[J]. 吕梁学院学报, 2021, 11(4): 23-27.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 Inc.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This work and the related PDF file are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