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Blended “Curriculum Ideological Education” Model for Foreign Language Majors ()

1. 课程思政研究现状
教育部2020年6月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人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0) [1] 2022年8月,教育部等十部门(2022)联合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要求“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教育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2] 中央系列文件的密集出台,反映了党和国家对我国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高度重视。因此,积极创新课程思政形式,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高外语学科专业育人质量,对于外语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Yang & Wang 2020) [3] 。
西方国家虽未直接使用“思想政治教育”一词,但他们也在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思政教育”,如美国的“普通教育”(Michael 2004 [4] ;Johnson 2016 [5] 等)、英国的“公民教育”(Thayer 2008 [6] ;Edwards 2018 [7] 等)、日本的“公民道德教育”(王友良2006 [8] ;戚静2020 [9] 等),这些其实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实现形式,虽然实现途径略有差异,名称也不尽相同,但其本质是一样的,目的与效果也大同小异。
国内研究方面,笔者以“课程思政”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搜索后发现,“课程思政”作为国内学术界的一大研究热点,正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及学者的广泛关注。对“课程思政”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类后发现,国内研究者对“课程思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五大领域:“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涵(赵蒙成2019 [10] ;刘鹤2021 [11] 等)、“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郑佳然2019 [12] ;陈会方2022 [13] 等)、“课程思政”的意义与价值(朱飞2020 [14] ;董勇2022 [15] 等)、目前“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高燕2020 [16] ;高德胜2021 [17] 等)以及“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吴月齐2018 [18] ;王芳2020 [19] 等)。
通过对上述文献的细致梳理和分析,不难发现当前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研究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对“课程思政”的内涵、价值、难点以及建设路径进行了深入的阐释,但同时也暴露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其一,目前对“课程思政”的研究多局限于宏观的理论层面,缺乏具体的调研与实证研究;其二,目前的“课程思政”教学多局限于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未能充分利用大数据及互联网技术,实现全方位全时育人。鉴于此,本研究提出构建外语专业课程思政线上线下双线混融教学模式,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加强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全流程策略建议,以此为“课程思政”在专业课程中的深度融合提供思路借鉴。
2. 外语专业实施双线混融式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为切实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实现外语专业为国家培养兼具国际视野与家国情怀的外语人才的教育目标,在专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至关重要(Zhang & Yuan 2020) [20] 。而在“课程思政”过程中,实施线上线下双线混融式教学模式,对优化“课程思政”实施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2.1. 实施双线混融式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有助于拓展“课程思政” 实现路径,拓宽专业育人渠道
传统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一般采取单一的线下教学模式,教师多通过案例讲解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但受学时因素限制,课堂内的“课程思政”教育往往无法全面展开,从而导致专业育人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王永祥 & 朱有义2020 [21] ;张博2022 [22] )而在双线混融式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下,学生课前利用课程平台开展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目标与课程思政的初融;课中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完成应用目标与课程思政的深悟;课后利用在线平台进行拓展学习,并积极参加各类实践,完成实践目标与课程思政的内化。通过课前课中课后教学三阶段,线上?线下?―线上的多联互动,极大地拓展了“课程思政”的空间,实现了实时育人、处处育人,最终达成专业育人目标。
2.2. 实施双线混融式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有助于优化学生学习效果,提高课程学习效率
通过线上教学平台的应用,“课程思政”的呈现方式更为多元化。双线混融式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摒弃了传统教学模式完全依赖于线下课堂进行思想政治渗透的单一做法,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有力加持下,借助于线上教学平台,实现了线上资源与线下内容的有效整合。
因此,在“课程思政”实现形式上,除了常规的课堂教授、案例分析等方式外,还可以通过微课视频、趣味互动、在线头脑风暴等形式实现润物细无声的融入,这一方面可以帮助学习者对所学内容形成更为直观的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另一方面,教学方式的灵活创新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参与“课程思政”的兴趣和主动性,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最终达成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双重目的。
2.3. 实施双线混融式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 能力与批判思维能力
双线混融式教学模式将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课堂互动有机串联,改变了传统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单向教学模式。线上自主学习被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环节予以单列,且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会以在线测试以及线下翻转等形式进行及时检查反馈,这促使学生首先从思想上重视课前自主学习过程,进而通过行动强化自身自主学习能力与批判思维能力。
2.4. 实施双线混融式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有助于完善课程体系,丰富课程资源
传统的“课程思政”模式虽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但因缺乏系统化的课程体系设计以及课程资源积累,导致教学效果严重受限。而依托于线上教学平台的双线混融式“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则能通过拓展线上教学资源及完善课程教学体系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在该教学模式中,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线上教学平台存储大量优质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并对相关资源进行分门别类管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利用平台进行高效化的自主学习,并通过线上平台及时获取教师与同伴的帮助,进而切实改善学生学习体验与整体学习效果。
鉴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将混合式教学模式引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既能有效解决学生专业课学时不足、教学效果欠佳的问题,又能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与思想教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外语专业实施线上线下双线混融式“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是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3. 外语专业双线混融式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为清楚阐述双线混融式“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具体设计,笔者将以《语言学导论》课程为例展开介绍。《语言学导论》课程为英语类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授课对象包括英语专业、翻译专业及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该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语言学领域的一些重要研究成果,包括语音学、词汇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的基本理论以及语言与文化、社会、思维之间的关系等。该课程前期建设基础良好,已被立项为浙江省一流线上课程,绍兴市在线精品课程。

图1. 外语专业双线混融式“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如图1所示,外语专业双线混融式“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实施具体可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
课前,线上自主学习阶段。教师通过在线平台上传丰富的教学资源,并将教学资源进行分门别类化管理。学生应根据教师上传的自主学习任务清单,开展自主学习。首先,完成微课视频的学习与学后小测,达成基础知识的初步获取;其次,在在线平台完成低难度级别拓展学习,如利用“匠人匠心”版块了解我国语言学家的科研事迹,利用“学科前沿”版块熟悉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帮助学生树立职业荣誉感,建立科研敏感意识;
课中,线下互动讨论阶段。首先,教师应带领学生回顾前期线上学习内容,并就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做好答疑解释工作,从而帮助学生再次回顾基础知识,为下一步理论知识的应用打好基础;第二步,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互动讨论。所涉案例基本来自于在线平台的“语动人心”版块,学生可以在课前提前熟悉相关案例并查阅相关资料,方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充分的交流互动。案例设置上注重趣味性、启发性与实效性,一般从简单的案例出发,逐渐过渡到综合性案例,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以及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此外,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一方面,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另一方面,也在具体的案例分析与小组讨论中,潜移默化地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课后,线上反思线下实践阶段。首先,学生应及时总结反思前一阶段学习成果,整理形成本单元知识图谱,上传在线平台,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对所学内容及时总结反思,保证了理论学习的效果;其次,学生通过在线平台的“语言趣谈”以及“学语致用”版块进行拓展学习,熟悉语言学的实际应用场景,了解最新的创新实践资讯,做好参加社会实践的知识储备;最后,学生利用平台上提供的各类实践资讯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检验所学,同时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团队协作能力。
本课程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环节,线上学习与线下任务紧密结合、交叉进行,在完成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也实现了思政育人目标。
4. 外语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建议
4.1. 发挥课堂教学优势,筑牢线下课程思政主阵地
在课程思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过程中,课堂教学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立足点,也是课程思政改革的主阵地。因此,为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切实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教师应科学发挥线下课堂优势,引导学生在线下课堂展开讨论与思考,在思想的交锋中实现情感的升华。
一方面,教师应根据学生线上学习反馈的普遍问题进行重难点释疑,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为下一步引导学生理论结合实际开展实习实践做好铺垫,也让学生明白脚踏实地做学问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行为习惯。
另一方面,在完成基础知识回顾后,教师应将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引导学生开展分组讨论、小组展示以及案例分析。案例的选择应兼顾知识性与思政性,确保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的同时,在思想道德层面给予学生正确的规范和引导。
4.2. 利用在线教学平台,打造云端育人新阵地
在线教学平台因教学行为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而受到师生的广泛欢迎。而在课程思政过程中推广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拓展了思政教育的资源,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场景选择。
一方面,教师应集合一切可能资源完成在线平台的架构与内容填充。第一,平台的搭建应注重布局结构的合理性。教师应从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政引领角度出发,科学布局在线平台,设计多样化版块,满足学生课前、课中以及课后的自主学习需求。第二,内容的填充上应关注内容的学科属性与教育属性。首先,微课视频的设计应以知识传授为主线,适当融入课程思政内容,保证学生能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完成基础知识的初步掌握;其次,教师应设计多样化版块,填充题材丰富的思政内容,如本专业领域科学家的成长故事、本学科的实际应用、本学科相关的思政案例等等,帮助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可以随时查阅相关知识,拓宽思政教育的空间。
另一方面,学生应积极利用在线平台完成知识的习得与素养的培养。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有效保障。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需求和进度灵活掌握学习节奏,碰到疑难问题应及时通过线上线下各种途径寻求教师的帮助。课中,积极按照教师引导参与课堂讨论,熟悉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课后,按时完成反思作业,积极参与课外实践活动。学生的课堂表现与线上学习情况可以实时通过在线平台及随堂教学工具查看,方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业表现,并做出相应调整。
4.3. 活用实践第二课堂,拓展实践育人辅阵地
在完成基础知识学习和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实际应用场景的基础上,应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参与第二课堂实践锻炼,这也是实现实践育人的必然要求。
一方面,教师应利用线上教学平台及时给学生发布各类创新实践信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实践;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教学平台上传关于本学科研究方法与研究前沿的相关资讯,指导学生初步掌握研究方法,激发学生科学研究与创新创业意识。
另一方面,教师也应积极指导学生参与各类线上线下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真正实现学有所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也在潜移默化间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学科荣誉感。
5. 结语
本研究在系统总结分析传统课程思政的不足以及开展线上线下双线混融式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必要性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双线混融式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虽然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等教育领域已遍地开花,但在课程思政中实施线上线下双线混融的教学模式却较为罕见。不仅如此,笔者还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以具体课程为例,演示了双线混融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在外语专业课程中的具体应用,并在此基础上,从线下教学、在线平台以及第二课堂等方面提出了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策略建议。受时间精力等因素限制,此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但笔者仍希望本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思路借鉴。
新时代的大学生思维活跃、眼界开阔,他们已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也厌烦了说教式的思政教育方式,但是,作为青年一代,他们又极易受到外界不良思想的侵袭。特别是外语专业的学生,面对国外多元文化的冲击,如何保持独立思考,成为兼具国际视野与民族情怀的现代化跨文化交际人才,是摆在每一个外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为此,我们应灵活课堂呈现方式,采取线上线下双线混融的课程思政教学新模式,实现全时空、全方位育人。
基金项目
本论文系第一批浙江省省级课程思政教学项目“英语系课程思政示范基层教学组织”、2022年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英语语言学导论》、2023年绍兴市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高校重点调研课题“‘国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高校基层党组织与学科专业‘双建共促’机制与路径研究”、2022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基于翻译测评系统的学生翻译能力提升研究”(220900630201933)、2022年绍兴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OBE理念指导下‘线上线下虚实结合’的新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及2022年度浙江省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项目“基于线上线下及虚拟仿真实验技术的新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YB202267)研究成果。
外语专业双线混融式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施
摘要: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网络教学平台的日臻成熟,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因其明确的教学效果与良好的学习体验已被越来越多师生所接受,但目前混合式教学多应用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鲜少见于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鉴于此,本研究在系统分析国内外课程思政研究现状及外语专业实施双线混融式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双线混融式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并从线下教学、在线平台以及第二课堂等方面提出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双线混融、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