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ragmatic Functions of Shields “I Think, I Believe” in TV Chat Shows ()

1. 引言
语言的模糊性是自然语言本身所具有的本质属性,它广泛存在于自然语言系统内部以及语言运用的各个层面。学者一开始从语义学角度对模糊语言进行研究,慢慢地转向从语用学、词汇学、句法学、心理学、认知学等角度对模糊语言进行多方位的研究。
语言的模糊性主要指个体差异带来的模糊性和理解上的模糊性,以及语言的功能带来的模糊性 [1] 。模糊限制语这一术语是由美国著名生成语义学者Lakoff于1972年首次提出的 [2] 。按其是否改变陈述命题或原语内容,模糊限制语可以分为变动型模糊限制语与缓和型模糊限制语 [3] [4] 。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可以改变话语结构的原意,界定话语变动范围,或者对话语的真实性和涉及范围进行内容上的修正,它包括程度变动语和范围变动语,如more or less,approximately,roughly,sort of等。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不改变话语的真值条件,而是说话者出于遵守礼貌原则,使用委婉、含蓄的话语,尽量避免武断;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包括直接缓和语和间接缓和语。可以用表1清楚地表示 [5] 。
2. 研究背景
国内很多学者都对模糊限制语进行了研究,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对缓和限制语“我认为”进行系统的功能研究,前人的研究过分注重形式分类,疏于功能描写。有从宏观语法的角度把模糊限制语分为四大类:词、“有点”的后缀英语词汇、引起一个从句说明模糊形容词或副词、以及表示主观见解的短语或分句 [6] ;有从广义语义特征的角度将模糊限制语分为程度、范围、数量、质量和方式准则模糊限制语 [7] ;有从语用语境角度根据模糊限制语对语境依附程度的高低,将其分为语义模糊限制语和语用模糊限制语两类 [8] ;有从科技文体入手根据模糊限制语的功能和限制范围把模糊限制语分为倾向“准确”的模糊限制语、倾向“作者”的模糊限制语 [9] 。最近有了更加细致的从微观语用角度对模糊限制语研究的,如对模糊限制语no/not的语用功能进行研究 [5] ,但是都缺乏系统性的解释。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讨论缓和限制语“我认为”的多种语用功能。语用缓和是一种有效的交际策略,在日常对话交际中经常出现,为了更好地使用语言进行更有效的交际,对模糊限制语进行深入的研究是必须的。
国外对模糊限制语语用功能研究起步较早,把模糊限制语看作是避免不赞同的手段、一种讲话者或听者保住面子的消极礼貌策略 [10] 。模糊限制语可以进行划分,并从标记语的角度讨论了模糊限制语 [3] 。模糊限制语是语气标记语中的降级语,认为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动机就是为了礼貌,它可以使话语表达留有更多的余地,减少负面影响,具有保护面子、倾向自我功能以及倾向改变功能 [11] 。这些研究使模糊限制语与语用学中的会话含意、合作原则、礼貌原则等都有密切联系,此外还与说话者的职业、性别有关。不同职业的
表1. 模糊限制语的分类

人,如医生、律师或外交官等,当他们不能或不愿意确切地解释某种事情时,便使用模糊限制语,以信守合作原则中质的准则 [7] 。所以在不同的语境环境下模糊限制语有其特定的功能。何自然认为“我认为,我觉得”的语用功能是“用于说者对话题的真实程度信心不足,没有把握或不敢肯定。是在不改变原话题的原则上加上‘就我所知’,‘可能’,‘很可能’等词语,表示说话人本人的直接推测或犹疑,主要来自说话者的主观估计” [4] 。
本文试图在霍永寿研究医患对话的弱化时提出的语用调节论为理论框架从社会,物理,心理三个纬度对缓和限制语进行研究。语用调节论是在综合前人从修辞学,语义学,社会语言学,语用学,跨文化/中介语语用学等语言研究路向对弱化现象的研究以及从人类学、符号学、心理语言学和哲学等角度对语言与人类社会行为间关系的思考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尝试性的语用学理论 [12] 。活动互动在社会、物理、心理三个纬度上展开,冲突也是由某一具体言语行为的实施和三个纬度上的相应活动限制所引发的。语言的调节也在这三个纬度上运作。他把弱化定义为一种语言调节手段或语用策略,其作用是通过减弱或消除活动互动过程中的各种冲突从而对该过程加以调节。本人也从三个纬度对模糊限制语“我认为,我觉得”的语用功能进行思考。社会层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了维护自己或对方的面子,表示礼貌,使人际顺利进行而使用的模糊限制语;物理层面:人与世界的关系,人不可能完全认识世界,认识客观真相,为了使自己的话更加准确而使用模糊限制语;心理层面:人与人之间感情的认同,产生共鸣,拉近距离,利于交际顺利进行。当模糊限制语与某一命题相连时,往往成为说话者表达礼貌的交际策略,或者表达对自己所掌握的对外间世界知识的不确定的态度的手段,或者成为缓和与听话者之间情感的调节纽带。这一模糊限制语在访谈与采访中运用得特别突出,所以我们主要考察在访谈节目中模糊限制语“我认为,我觉得”的语用功能,试图解释在访谈节目中为什么模糊限制语如此广泛地被使用,起了什么语用功能,并且还探讨过多使用这一模糊限制语的负面语用功能,造成的语用失误。
模糊限制语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模糊限制语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是对模糊语言学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对促进语义学和语用学的进一步研究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模糊限制语研究还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在日常谈话中,常会有冷场、衔接不上的现象或感到话语唐突,如果能恰当使用模糊限制语,交际效果会明显不同。所以我们要进一步认识模糊限制语及其语用功能,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促进语言教学都具有现实意义。
3.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鲁豫有约――岁月与回响》 [13] ,《面对面》 [14] ,《可凡倾听》 [15] ,三档比较有影响力的谈话类节目为语料,通过观察主持人与被采访者之间的对话中使用的缓和限制语“我认为,我觉得”,结合不同语境因素,对“我认为”的语用功能进行分类探讨。
对本研究中出现的陈鲁豫,王志,曹可凡,杨丽萍,璩美凤,胡润等人物进行一个简要的介绍。
陈鲁豫:1970年6月12日出生于上海市,成长于北京,中国内地主持人。1993年前后,开始担任中央电视台综艺节目《艺苑风景线》的主持人。1996年,加入凤凰卫视,主持《音乐无限》、《音乐发烧友》和《神州博览》等节目。
王志:1965年5月出生于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界牌镇。曾任湖南郴州电视台、湖南电视台、深圳广播电视集团记者和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记者、主持人,《新闻调查》记者、主持人,《面对面》记者、主持人、制片人。
曹可凡:1963年7月27日出生于上海,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电视节目主持人、同济大学客座教授。
杨丽萍:1958年11月10日生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中国舞者,第十届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专家委员会委员。
璩美凤:1966年8月5日,台湾政治界、媒体业人士,曾担任记者、电视节目主持人、台北市议员、新竹市政府文化局局长、澳亚卫视主播。因2001年12月17日被台湾《独家报导》杂志报道其与有妇之夫曾仲铭通奸,并随书附送两人长达47分钟的性爱偷拍光碟而闻名。
胡润:胡润(Rupert Hoogewerf),1970年出生于卢森堡大公国,杜伦大学商学院教授,注册会计师,著名的《胡润百富》创刊人,被称为是研究中国民营经济的“教父级”人物。
4. 模糊限制语“我认为,我觉得”的语用功能
4.1. 社会层面
4.1.1. 表示礼貌,保护谈话双方的面子
(1)曹可凡:从我跟你的接触当中,我觉得你是一个比较平和冷静的人,并不是太爱说话的人,甚至有的时候有点不苟言笑,是不是你特别擅长用自己的手作为你的一个交流 ,而不善于用我们普通人所认为的语言来表达。 杨丽萍:没有,我觉得可能是在舞台上。舞台上是比较善于用肢体的,生活中其实我是O型血的人,性格还是属于多样化,又是天蝎座嘛,所以有点矛盾。(p. 204)
例(1)中,双方都用了“我觉得”这个模糊限制语,表示双方对自己所讲的内容都不太确定,都是主观的判断。主持人用“我觉得”来对杨丽萍性格的评价,可能有误,但是只是自己的主观判断,所以用了模糊限制语。杨丽萍也是用“我觉得”,让自己的话更加委婉,提出自己的猜测,说明那种性格是因为在舞台上给人的错觉。双方的目的都是维护对方的面子,让对话顺利进行。
4.1.2. 削弱说话者的责任,委婉地提出建议
(2)鲁豫:我想很多事情发生,怎样发生的,可能只有你比较清楚,你如果希望能跟我们分享的话,其实对你的心灵治疗,我觉得可能是很有帮助的。 美凤:我不晓得心理治疗要怎么做。(p. 96)
例(2)中,主持人鲁豫用“我觉得”来安抚对方的情绪,希望对方能跟着自己的思路,进行心理治疗,希望对方配合自己的谈话。可是美凤不愿合作,谈话没有很积极地进行下去。主持人只好另找话题。
4.1.3. 说话留有余地,提出批评
(3)王志:对于“三通”问题你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就是你的“青蛙论”。 章孝严:因为“三通”了那么久,我觉得有关的单位在执行方面是采取被动的,而且是一个消极的。(p. 81)
例(3)中,“我觉得”的语用功能就是委婉地提出自己的不满。章孝严提出了两岸实现直航的提案,2002年12月17日,台湾当局终于同意章孝严“春节包机”的起程日期,但章孝严注意到,自己的天中的“直航包机”被“间接直航包机”取代,离他的预期构想差距很大。章孝严通过“我觉得”这一模糊限制语,表达自己对台湾当局的批评,不满。
(4)王志:我在网上看到一篇评论文章说,胡润也认识到在中国关系对于财富积累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胡润:我认为这个是不对的,我觉得有些人可能是通过这个方法来做,但是这个也应该是全球都一样的。另外,我很多人是通过靠一个机会,因为他们学历很高,脑子很聪明,以前他们认为你在中国大陆要做大,其实要靠关系,但是现在我认为有更多的人在中国大陆要做大,有可能要靠自己。
例(4)中,胡润在王志问到关系对于财富的重大作用时,用“我认为”这个模糊限制语进行批评。认为这个观点在现在这个社会是不正确。这里语气比较缓和,表达胡润自己的观点。(p. 99)
4.1.4. 缓和说话语气,表示否定
(5)曹可凡:在你过往的作品中,《两棵树》可以说是可圈可点,至今让人记忆犹新。我当时在看的时候,作为一个观众来说,会有自己的一种联想,那就是说它是不是暗喻你生活当中的爱情也是像这样,两棵树那样充满着纠葛,充满了缠绵? 杨丽萍:我觉得不是,我们对爱更多的是一种向往,这个在我的作品里面,两棵树其实是表现感情的一种交融,只是借助一个故事传说。
例(5)中,杨用“我觉得”进行否定,不赞同主持人的观点,但是又要给对方留有面子,就用模糊限制语来缓和语气,否定对方的观点,同时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只是一个传说而已,没有太多自己人生的写照。
4.1.5. 缓和说话语气,表示不同意见
(6)鲁豫:你没有必要再给别人增加这个想象空间,对不对? 璩美凤:不过我倒是觉得有一个很值得学习跟好奇的,就是说,其实我那种心愿,我始终把过去的生命当作一个历程,所以我不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过去,我希望把我的――
例(6)中,鲁豫用一个疑问句希望璩美风能跟着她的思路,认为没有必要再给人们增加好奇的想象的空间,可是璩美凤用一个“不过我倒是觉得”,表达了自己不同意她的观点,希望过去的就过去。在这里,缓和模糊限制语能有效地表达自己不同的意见,又给对方留有面子。(p. 97)
(7)鲁豫:你觉得是这样吗?但我觉得这是一个基本的大前提,我觉得待这个前提清楚了以后,才能够说璩美凤是不是一个受害者,我觉得这是一个必须要表明的很严肃的立场。
例(7)中,鲁豫连续三个“我觉得”来表明自己的不同意见,但是为了顾全对方的面子,加上了“我觉得”这个缓和限制语。(p. 109)
4.2. 物理层面
4.2.1. 说话人对某事所作的直接猜测,提出表达者的主观估计,推测,评价,表示对某事有犹疑的态度
(8)鲁豫:我觉得《庐山恋》对观众冲击最大的,一个是景色,再有就是你在戏里的形象。那个时候中国人穿衣服大多还是蓝的绿的,很土的。 张瑜:我们这样分析,《庐山恋》并不是靠我本人出了名,这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在中国电影史上的意义,因为它给中国整个电影带来了一股春风,让人觉得耳目一新,突然间心旷神怡。(p. 105)
例(8)中,鲁豫对庐山恋走红的原因进行了主观猜测,从个人主观出发推测,用“我觉得”模糊限制语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推测。可能跟别人不一样,别人的看法或实情可能跟自己的猜测不同,这样说话更加安全。
4.2.2. 对话题的真实程度信心不足,没把握不敢肯定, 缓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9)王志:那么跟企业家见面,你觉得是重要的吗?你是跟他们直接联系? 胡润: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我们做这个工作不跟他们见个面,我就没法好好地了解他们的观点在哪里,他们的过程是怎么样的。(p. 95)
例(9)中,胡润对别人的看法不清楚,只是他个人认为这个是很重要的,个人认为需要见面,所以加上模糊限制语,语言表达更加地准确。
(10)曹:而且你一生当中沉沉浮浮啊也特别引人关注,你觉得所有这一切对你的写作带来了更多的裨益呢,还是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王蒙;是是。我觉得呢每个人和每个人都是情况不一样的。我常常成为非常投入到这个社会当中去的人。(p. 113)
例(10)中,王蒙自己认为这只是个人的观点,别人怎么想的不知道,所以用“我觉得”使更加清楚明白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4.3. 心理层面
情感认同,对对方的话表示赞同
(11)鲁豫: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公众的承受力没有这么强,他们觉得:我们还没有准备好,我们还没有调试好心情,美怎么就出来了。 璩美凤:我觉得你讲的有道理。(p. 102)
例(11)中,璩美凤用“我觉得”表达一种情感认同。在鲁豫说出她心里说猜测的公众的想法后,表示自己赞同。
5. “我认为,我觉得”的负面语用功能
模糊限制语也有其消极的一面。何自然认为人们由于知识的局限,或由于其他的原因,缺乏互明共享的知识,使用模糊限制语可能会导致话语含糊,影响交际 [4] 。“我认为,我觉得”有减少自己的责任,缓和语气等作用,但是语境不当也会有负面作用:
1)“我认为,我觉得”隐含着我即真理的潜在威胁,日常交往中自以为是,唯我独尊,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容不得异己观点。
2) xxx指出“我认为”的使用也有适得其反的时候。比如说,两个人在教室里呆着,天气很冷,一个人说了一句话可能得到两种反应:
(12)――我觉得很冷啊。
a――是啊,是很冷啊。
b――我没觉得冷。
说话人本意是表明自己的观点,房间里很冷,希望听话人能关窗。可是由于不恰当地使用了“我觉得”,让听话者产生两种误解。第一种听话人以为是说话人在发表自己的观点,没有言外之意。听话人随之表示同意,交际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第二种听话人认为说话人自己觉得冷,随后发表那是你觉得冷,我可不觉得冷,交际失败。说话人没有达到委婉地提出自己要求的目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别人征求我们的意见,而我们也经常用“我觉得”来委婉表达自己的观点,希望自己少付责任,但是有时候效果不尽如人意。下面是买东西的时候听到的一则对话:
(13)――我买红色的裙子好那,还是蓝色的呢,你说?
a――我觉得还是红色的好看。
b――你怎么总是说我觉得,我觉得,最讨厌这样的人了。
这则对话中,说话人希望听话人给出建议,是针对说话人哪条裙子更适合她,希望得到肯定的答复。听话人为了减轻自己的责任,加了“我觉得”,可能她经常这么说,惹得听话人不高兴了。觉得说话人没有主见,不能给自己很好的建议。在这里“我觉得”的元语言使用也失败了。
6. 结语
本文从语用调节论的角度对模糊限制语“我认为,我觉得”在访谈节目中的语用功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探讨了其在社会层面、物理层面、心理层面三个纬度所起的调节作用。模糊限制语在交际中的广泛使用,在外语教学中也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对其研究也就显得格外重要。除了本文研究的“我认为,我觉得”模糊限制语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形式的模糊限制语,还有语音形式,非文字的符号形式,模糊限制语与其他形式模糊手段之间相互作用还有待继续研究。另外,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与语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未能展开讨论。期待对模糊限制语的研究领域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模糊限制语“我认为,我觉得”的语用功能分析
摘要:本文在国内外研究学者对模糊限制语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模糊限制语“我认为,我觉得”在访谈节目中的语用功能。以语用调节论为理论背景,以《鲁豫有约――岁月与回响》,《面对面》,《可凡倾听》,三档比较有影响力的谈话类节目为语料,探讨模糊限制语“我认为,我觉得”在社会层面,物理层面,心理层面三个纬度所起的调节作用,并分析了其负面的语用功能,为了更好地使用语言进行更有效的交际,对模糊限制语进行深入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访谈;模糊限制语;语用功能;礼貌;语用调节论(L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