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on the Ningbo Model of “Common Prosperity Workshop” through E-Commerce Live Stream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mmon Prosperity ()
1. 概述
随着中国发展进入新阶段,实现共同富裕已成为重要目标。浙江省,作为全国范围内共同富裕的示范区和先行者,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在此过程中,“共富工坊”作为一种创新的乡村发展模式应运而生,该模式通过整合农村剩余劳动力、特色资源和市场需求,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有效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为进一步推动“共富工坊”的建设和发展,浙江省发布指导意见,目标三年建1万家“共富工坊”。各地结合资源产业,积极探索个性化建设模式。在此背景下,电商直播作为传统电子商务的升级版,以其互动性强、传播效果好的特点,成为推动消费、促进就业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宁波作为“共同富裕”战略的先行者之一,探索了以电商直播为核心的“共富工坊”模式,旨在通过促进消费、创新产业、扶持小微企业等手段,实现区域经济的共同富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以宁波慈溪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的实践为例,探索其在促进共同富裕方面的贡献。
2. 共同富裕与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
2.1. 共同富裕战略概述
共同富裕,作为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景,强调在辛勤劳动与互助合作的基石上,同步追求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与精神生活的全面升华,旨在实现物质与精神两个维度的和谐共荣[1]。鉴于中国独特的人口规模与地域广阔性,“共同富裕”并不预设所有人必须同步达到富裕,而是倡导并支持一部分地区与人群,凭借诚实劳动与合法经营先行一步。这些先行者将作为灯塔,通过展现成功范例、分享技术成果、引领产业升级等途径,积极促进知识与财富的流动,激励并带动其他地区与人群逐步迈向富裕之路,形成“先富引领示范,后富紧跟奋进,携手共赴富裕彼岸”的壮阔图景。这一战略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乃至更高水平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和必然要求。
2.2. 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的概念
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是一种创新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它深度融合了电商直播这一高效销售渠道与农村丰富的特色资源与产业优势。该模式由电商企业、传统企业、直播平台携手村党组织、农民合作社及种植大户等多元主体共同打造,旨在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策略,强力助推农产品市场拓展与农民收入增长,进而实现集体致富的目标[2]。在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的运作框架下,政府发挥引导作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形成多方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这一模式不仅注重挖掘和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还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职业技能培训与就业机会,有效激发农村内生动力,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其长远目标在于不断扩大影响力和覆盖范围,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最终实现农村地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
3. 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在宁波的发展
3.1. 宁波“共富工坊”概况
宁波市“共富工坊”项目成效显著,形成“六富”标准体系。2022年以来,工坊发放报酬6.68亿,助村集体增收1.21亿,企业增效2.93亿[3]。宁波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富裕”与“共同”并重,聚焦“扩中提低”[4]。目前,宁波已建成508个“共富工坊”,吸纳1.5万农村剩余劳动力,重点帮助1800余低收入户月均增收超2000元[5]。市政府明确提出,到2024年年底,全市将培育200家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实现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全覆盖。在“千万工程”的指引下,宁波发展多样化的乡村“共富工坊”模式[6]。根据经营主体的不同,可概括为产业驱动型、党建引领型、村企联营型以及文化焕新型。
3.2. 运营模式与策略
“共富工坊”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模式,其成功运营离不开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与策略性的引导。
首先,通过整合各类资源,政府建立了一批区域性农产品销售平台,并鼓励涉农网店的发展,推动电商平台与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联结。同时,政府还持续开展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双百”行动,鼓励电商平台增加面向传统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普惠性数字化转型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服务直达企业[7]。此外,在人才培养方面,政府建立并健全了高校、社会、企业多方联动的农村电商人才培养体系,加大电商培训力度并完善培训补贴政策,还依托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农创客培育工程和村播学院建设等举措,支持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培育出一批农村电商项目和创新创业“带头人”。
其次,政府充分利用淘宝直播、抖音、快手等主流直播电商平台资源,结合农产品销售和农村青年创业的实际需求,加快推广直播电商在农村地区的应用。通过举办具有农村特色的节庆活动,扩大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升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8]。同时,政府还大力推进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直播间建设,形成示范效应并逐步向全省推广,鼓励各村书记或农村直播电商达人为当地农产品销售进行现场直播,进一步激发了农村电商市场的活力。
再者,政府致力于做强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和品牌保护,引育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效应的龙头企业。通过引导企业与农户共创企业品牌,以品牌化引领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和产业化经营,培育一批“小而美”的网络品牌,支持流通企业、电商平台等开设品牌农产品销售专区,创新品牌营销方式,讲好品牌故事,提升品牌公信力和溢价能力。
最后,为了激发各地工坊的竞争活力与创新能力,政府还引入晾晒争先机制。通过在官网、官微等平台上公开展示工坊的党建引领力、组织运行力、服务支撑力和共富带动力等方面的成果,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对于致富效果显著的工坊,政府将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以激励其持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政府还高度重视风险防控工作,建立健全的事前、事中、事后评估制度,以有效防范政策、市场、舆情等风险。在加强消防安全、场所安全和生产安全等责任落实的同时,政府还建立完善的企业准入审查机制,推动信誉良好、健康发展的电商企业积极参与“共富工坊”建设,确保工坊的可持续发展。
3.3. 慈溪市“共富工坊”案例
自浙江省全面启动“共富工坊”建设以来,慈溪市作为宁波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依托其紧密的行政隶属关系,深入挖掘杨梅、葡萄、蜜梨等本地特色农产品的市场潜力,指导培育出23家引领式电商直播“共富工坊”,与宁波共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形成“以点带面,直播电商促共富”的良好氛围。
在核心产业方面,慈溪市聚焦杨梅等特色农产品的深度开发,打造了“杨梅共富工坊”、“蜜梨共富工坊”等一系列主题工坊。这些工坊充分利用慈溪杨梅的品牌影响力和产业链优势,通过直播电商这一新兴渠道,将杨梅及其深加工产品(如杨梅酒、杨梅汁)推向全国市场。据统计,2023年慈溪市杨梅的线上销售量超过108万单,占梅农纯收入的40%以上,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9]。
在品牌战略上,慈溪市依托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园,创立了“慈农优选”品牌,并入驻“网上农博”慈溪馆,为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搭建了一个集展示、销售、推广于一体的大平台[10]。同时,慈溪市还鼓励农户利用抖音、微信视频号等多平台开展品牌宣传和推介直播,通过“线下门店 + 线上电商”的直播模式,让电商直播成为农户手中的“新农具”,助力农产品走出乡村,走向全国。
在人才引领方面,慈溪市构建产学研合作模式,将产业需求、学术研究和实际创业紧密结合,为“共富工坊”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通过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慈溪市不仅弥补创业者在技术、管理和市场等方面的短板,而且培养一批本土电商人才。同时,慈溪市还积极与高校合作,加强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为“共富工坊”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此外,慈溪市还充分发挥文旅资源优势,将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线路和艺术村落。通过盘活闲置用房等“沉睡资产”,成功将自然风光转化为经济产值。
4. 社会经济效益评估、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建议
4.1. 经济效益
1) 农民增收:促进就业与创业。各级党组织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与农村优势资源,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下乡,并依托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等产业。实现了项目进村、就业入户、技术到人,这不仅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促进了村民收入的增加[11]。
2) 企业降本增效:提升农产品价值。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突破了传统产业链的地域限制,精简了供应链,使农产品能够直通终端消费者,有效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和直播活动得到广泛曝光,提高了市场知名度,降低了宣传成本。同时,利用农村闲置土地和房屋资源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进而提升了农产品的价值。
3) 村集体经济发展: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共富工坊”不仅限于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领域,还积极拓展乡村旅游、医疗康养、手工艺品制作等多元化产业,通过引入现代科技和管理手段盘活闲置资源,有助于提升农村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4.2. 挑战分析
乡村基层探索共同富裕之路,虽有诸多实践,却难以为继。在2022年10月省农业农村厅《提升行动方案》指出,“共富工坊”虽在合作社基础上创新,但仍需应对既有挑战。
1) 自然条件的限制成为发展的主要障碍。地理环境等基础条件薄弱,宁波农村地区土地资源稀缺,无法实施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业生产经营。自然灾害频发,宁波夏季频遭台风与暴雨侵扰,农作物受损严重,粮食减产风险高,农业基础设施受损,粮食安全面临压力。
2) 人才流失与结构失衡成为制约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2023年末宁波市的城镇化率稳步攀升至79.9%,与2022年末相比,上升1.0个百分点[12]。这一显著增长背后,是农村人口特别是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向城市的大规模流动,导致农村社区面临空心化的严峻挑战,农业经济发展潜力也因此受到严重削弱[13]。这种人才与人口的双重流失,不仅限制了农业技术的创新与推广,也阻碍了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多元化发展。
3) 发展理念滞后与创新动力不足的叠加,是制约宁波农村转型升级的瓶颈。部分地区的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缺乏前瞻性与全局观,未能有效融入绿色发展、品牌化等现代理念[14]。面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涌现,宁波农村缺乏足够的创新动力与适应能力,导致产业同质化竞争严重、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足。
4.3. 对策建议
1) 加强农村创造性人才的引育和培育:建立“引”和“培”的双向联动机制。改善农村发展环境,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农村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度;整合人才引进的资源和相关的政策,出台优惠政策,降低人才回村发展的成本;发挥科技特派员和驻村工作队的作用,深入一线,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在此基础上,加强地方政府、企业和大学之间的协作,促进人才、教育和产业的发展。建立多层次的职业教育体制,通过乡村创业学校和职业教育培训等途径,为社会提供紧缺的新型职业农民。
2) 推行绿色创新驱动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坚持创新引领与绿色发展的深度融合,革新组织模式、引入尖端技术、制定前瞻政策并优化市场机制。具体措施包括:构建农业创新技术共享平台,强化产学研合作,加速科技成果向田间地头的转化;运用经济补助和市场机会等多种奖励措施,促使农户采纳绿色生产模式;通过对“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绿色融资手段的研究,为“绿色农产品”的发展提供有力的融资保障;健全绿色食品认证制度,以“三品一标”为基础,推进绿色食品的标准化生产和进入市场,引导农业迈向更高水平的绿色发展。
3) 完善健全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加强农业的供给侧结构变革,促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的协调发展。发展当地特色工业,引进可溯源制度,保证食品的安全性和品质。另一方面,要发挥数字化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推进农机与农技的深入结合,推广规范化栽培技术[15];三是提高农产品产量效益。坚持“多元化、集约化”的发展理念,着力于补链强链,通过建立多样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其市场的生命力和主体的创造性。把农业社会化服务系统融入到整个产业链的前端和后端,加强技术推广、生产托管、冷链物流等各个方面的工作,为农户提供全方位、高品质的服务。
进一步完善电商直播平台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确保消费者权益和信息安全。加强对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优化其资源配置。加强跨部门协作,推动“共同富裕”战略在全国范围内的落实和推广[16]。以此促进电商直播示范效应,助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5. 结论
国家搭台、平台助力,农民借直播新业态唱响共同富裕曲。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是推动共同富裕的有效模式,手机、直播、数据成为新的农业要素,但需要在政策、人才、技术等方面持续投入与优化,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和更大范围的推广。宁波以电商直播“共富工坊”为引擎,深耕农村电商,拓宽发展路径,强化人才培育,提升农产品品牌价值。宁波加速产业融合,发挥电商倍增效应,实现产品、市场、服务无缝对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同时,将“共富工坊”打造为标杆项目,增强示范效应,为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贡献宁波方案。
Conflicts of Interest
The authors declare no conflicts of interest.
Appendix
共同富裕背景下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宁波样板研究
摘要:共同富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追求,其实现路径在电商直播领域得到了创新性的探索与实践。本文深入剖析了浙江省宁波市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的发展路径,从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宏观视角出发,结合电商直播的前沿理论,阐述了宁波“共富工坊”的发展概况、精细化的运营模式与策略,并以慈溪市为例,展示了该模式在特色产业深度开发、品牌化战略构建以及人才引领机制建设等方面的具体实践与创新成果。通过实地调研与深入的案例分析,本文探讨了“共富工坊”的运营机制、经济效益及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多维度挑战。研究结果表明,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在宁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也存在挑战。本文进一步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旨在为其他地区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推动共同富裕目标在全国范围内的深入实现。
关键词:宁波,共同富裕,电商直播,“共富工坊”,电子商务进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