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tomy of a Fall”: A Study of Dramatic Elements in Courtroom Films ()
1. 介绍
“戏剧性”是一个与“戏剧”紧密相关,却又不单独属于戏剧的概念。除了戏剧,小说、诗歌、音乐、戏曲、电影、电视剧等其他艺术形式中同样也有戏剧性这一观念。对于电影中戏剧性观念的探讨,自电影诞生以来便开始了。戏剧性是指戏剧艺术的一种特性,反映的是社会生活中颇有兴味的矛盾和冲突,由戏剧艺术特有的表现手段表现出来。“戏剧性是一个既古老又现代的艺术学基本概念,它源于戏剧,但不止于戏剧。”[1]电影艺术与戏剧艺术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电影剧本的创作完全遵循戏剧的三一律原则,同样严格遵循戏剧中情节设置的模式,即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局。传统的戏剧性观念要求剧作情节按线性叙事、具有戏剧性的冲突和明显的起承转合,而当下反对传统的戏剧性观念则宣扬电影剧作的创作应摆脱戏剧,丢掉戏剧的拐杖。这种创作理念并非只是理论家们的自嗨,一群电影工作者切实地做出了这样的尝试,大胆突破了传统式的戏剧观念。不同的影片类型都在尝试进行着戏剧性观念的探索,其中近几年引发学界和社会广泛关注的庭审片《坠落的审判》(Anatomy of a Fall)在戏剧性探索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庭审片,属于好莱坞类型片中的一种亚类型,主要以审判的方式来架构电影主题。”[2] 2024年3月29日在中国院线上映的法国电影《坠落的审判》深受国内观众喜爱,该片由女性导演如斯汀·特里耶(dir. Justine Triet)执导,获得第76届戛纳金棕榈最佳影片。之所以选择《坠落的审判》作为本文研究的唯一案例,是因为它作为戛纳金棕榈奖得主,其权威性已确立了它在庭审片中的典范地位;同时,导演茹斯汀·特里耶冷峻而细腻的作者风格,完美地将法庭程序与人性幽微的戏剧张力融为一体,极具代表性。电影讲述了丈夫坠楼,妻子成为嫌疑人而展开三次审判最终无罪释放的故事。本片有别于传统的叙事模式,用“审判”作为主题展开电影情节,用儿童视角关照成人世界,导演却未试图将观众引入审判结果所确认的价值体系中,而是尝试将结果呈现于荧幕上引起观众对于生活、自身、女性以及亲密关系等的思考。在戏剧性的营造和表达方面,导演特里耶善用影视镜头语言,用人物动作构建冲突,并巧用故事情节设置悬念。
2. 审判包裹之下的戏剧性叙事
陈旭光教授曾在《电影工业美学》中,强调过电影从业人员秉持“剧本为王”创作理念的重要性。故事情节是电影剧本中的核心要素,如何叙事成为能否讲好故事的关键。《坠落的审判》用三次正式的法庭庭审串起了整部影片的发展脉络,揭示出现实生活中女主人公及其婚姻关系也正接受着所有人的审判。
(1) 叙事主题:窥视下的全员审判
庭审片一般围绕某一案件对其展开调查和审判,表现其较为完整的全过程。《坠落的审判》表面上是围绕一桩意外死亡案件进行的审判,实质上是对婚姻、家庭、人性进行揭示与探讨。由于记者的离开和儿子出门遛狗,案发现场只剩下桑德拉和塞缪尔二人,因此桑德拉成为塞缪尔坠楼唯一的嫌疑人,必须面临法庭的审判。电影中有大量的庭审戏,导演主要用了三场激烈、层层递进的庭审戏串联起整个剧情,一层层剥开了二人家庭和婚姻的种种细节。审判成为这部影片的重要叙事主题之一,而庭审戏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戏剧性。紧张激烈的庭审场面,导演没用过于炫技的剪辑手法,而用对白、表演撑起整个戏剧张力。法庭是影片中非常重要的场所,桑德拉接受的审判不仅来自于法庭,更来自于观众。随着证据的一一揭露和对私人生活的深入挖掘,不只涉及了对案件事实的调查,还包括对女主角桑德拉私人生活的审判,观众通过法庭似乎被赋予了正当的窥视权。
“‘窥视’是20世纪70年代电影理论研究十分关注的热词,电影的放映机制注定它本身就是窥视的产物。”[3]《坠落的审判》中的窥视,不仅限于对桑德拉私生活的物理窥探,更深入到她内心的挖掘,观众如同被公然邀请到一场对人物灵魂深入的探寻。法庭作为一个公共性的窥视舞台,将桑德拉的私人选择和道德困境无限放大,这不仅是对她个人隐私的侵犯,也是对女性主体性的考验。
导演如斯汀·特里耶通过将片中主人公的性别角色倒置,对传统的观看主体进行了大胆的解构。桑德拉的主动性和复杂性,特别是她作为事业成功者和家庭决策者的角色,挑战了女性作为被看对象的传统框架。尽管她被置于社会和家庭的聚光灯下,但电影的叙事和视觉语言并未将她简单化为满足男性欲望的客体。相反,桑德拉的多维度呈现促使观众从她的视角出发,体验她的焦虑、矛盾和决策。完全不同于劳拉·穆尔维《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一文中论述的男性凝视占主导地位的境况,从而颠覆了传统的性别凝视模式,使得观众在窥视中反思自己的观看习惯和社会对性别角色的固有认知。《坠落的审判》通过窥视揭示了社会对不符合常规性别角色的个体的苛刻评判。桑德拉的出轨行为和职业成功,作为对传统性别规范的挑战,引发了社会窥视者的道德审视,这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评价,也是对社会性别秩序的维护与挑战的对话。电影通过这一过程,引导观众思考窥视行为背后的权力关系,以及这种窥视如何强化或打破既定的社会性别界限。
(2) 叙事视点:儿童叙事的心理层面
“视点是叙事学中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一,儿童的视点重在表现人物心理意识之下世界的呈现,可以是各个人物对各种时空世界产生的心理意识。”[4]影片虽主要探讨两性关系中的婚姻话题,却不同于《革命之路》《婚姻故事》等影片将主要视点放置于婚姻关系中的局中人身上,而是选取了一个孩子的视角。丈夫坠楼后妻子反倒成了嫌疑人,用孩子的视角来观看这场所有人对该案的审判。审判人员既包括法庭上的法官、听众,也包括电视新闻报道时屏幕前的所有观众,而这一切以小男孩丹尼尔的视角来进行观察,更有意思的设置是丹尼尔有视力障碍,他看不到这群陌生人对于自己父母婚姻的审判,但却只能接受。这一叙事视点的设置在导演如斯汀·特里耶接受采访时说道,灵感源自于自己在家中构思这一故事时女儿的出现,她便想到了用孩童的视角来观看大人的世界会是怎样的情景。
“儿童的视角机既是一种童心的透视,又是一种创作意图的传达,给予了影片中人物以人性的关照。儿童视角是指站在儿童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用儿童的思维看待世界。”[5]《坠落的审判》中父亲塞缪尔死因不明,母亲桑德拉被指控谋杀,小男孩丹尼尔需被迫接受他者给父母婚姻关系的审判,他提前了解到了大人繁杂的成人世界,也得知了父母之间诸多的矛盾与不合,这些都是在父亲在世时他所不知的。丹尼尔不明白父母之间为什么会存在这么多矛盾,不明白父亲生前对他说过的话是什么意思,不明白母亲是否真是凶手,不明白自己应该如何做。这一视角给予观众一种独特的冲击感,引发对于孩子的同情和怜悯,以及对于夫妻关系和婚姻重新审视。
(3) 悬念设置:故事情节的戏剧性
所谓“悬念”,即创作者通过一系列精妙的设置对情节做悬而未决和结局难料的安排,以此来激起观众的好奇心。剧作中悬念的设置成为创作者意图表达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成为沟通与观众情感共鸣的一座桥梁。“悬念设置是文学中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而在更注重场景现实感和人物真实感的影视艺术中显得更为重要。”[6]
《坠落的审判》中悬念的设置十分巧妙,正如戴锦华教授所言,“电影表达充满悬念性,又看不到人工营造的痕迹”。首先便是对于塞缪尔神秘感的设置。塞缪尔在影片一开场并没有出镜,通过妻儿对话才得以让观众了解到一些有关信息,直到他坠楼也没有正脸的展示。这样的设置让塞缪尔披上了一层极其神秘的色彩,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又为什么会坠楼?影片完整版中关于塞缪尔的镜头也并不多,唯独只有在桑德拉被审判时回忆两人的争吵,他才有了出镜的机会。其次是坠楼案件本身的悬念铺设。影片开端部分将案件展出,不免引发观众好奇。塞缪尔坠楼是自己不小心而引起的意外事件?又或是自身未得志和不满于现状的自杀?还是唯一在场有行凶机会的妻子将他杀害?桑德拉又是否有充足行凶动机?一连串的疑问正是导演铺设这场悬念的目的所在,一开场就抓住了观众的眼球和好奇心,接着开展之后的情节。“希区柯克有一条信条,没有悬念要制造悬念,有了悬念要保持和放大悬念。”[7]特里耶便充分将自己所设置的悬念放大了。桑德拉到底有没有杀害她的丈夫塞缪尔,这一问题便成了贯穿影片始终的悬而未决的问题。法庭的审判必须要有一个结果,桑德拉被无罪释放,但导演依旧没有明确给出问题的答案,而是留给了观众。
3. 人物表演呈现的戏剧性张力
演员的表演好坏决定了角色呈现的完成度,也预示了一部作品能否达到最终的理想效果。导演如斯汀·特里耶毫不避讳地坦言桑德拉·沃伊特这一角色是为演员桑德拉·惠勒量身定做,惠勒的表演并未辜负特里耶的期待,冷静、理性的表达和对角色的独到理解完成了她对桑德拉·沃伊特的出色塑造。
(1) 冲突构建:人物动作的戏剧性
“戏剧冲突指的是一套完整戏剧动作中所展现的故事发生、开展和解决过程的艺术形式。戏剧中的一切都可归结为冲突:一个题材是否适合戏剧创作取决于该题材是否包含冲突;一个戏剧情节是否具有戏剧性取决于冲突的强弱。”[8]恰当的戏剧冲突能使故事情节扣人心弦,持续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也能从整体上使影片呈现更为精彩绝伦。电影中的戏剧冲突设置主要包括人与人的冲突、人与环境的冲突和人自己内心的冲突三种,影片《坠落的审判》的外部冲突构建主要是人与人的冲突。
电影开篇女记者采访女作家桑德拉一场戏的设置便展现了人与人的冲突,采访过程一直被极为大声的音乐干扰,使人烦乱,采访开始并未多久只能被迫中断。声源来自在顶楼修屋子的丈夫塞缪尔,是一首关于厌女的歌曲,镜头中塞缪尔并未出现,但音乐的出现让丈夫的不在场又成了一种在场,宣告着自己是男主人的主权。夫妻二人的争吵也是冲突的体现,在两人的吵架戏中,作为妻子和作家的桑德拉将生活重心放置于写作,因此家庭中的事务大多是由同样作为丈夫和作家的塞缪尔承担,塞缪尔为了家庭让渡了自己大部分创作的时间,桑德拉是个内心强大且注重自我感受的人,塞缪尔觉得自己的牺牲并没有换来妻子的尊重和理解,随着两人的矛盾日积月累,最终在厨房的交谈中爆发。此外,丈夫坠楼后法庭和律师的介入也将人与人的冲突展现得淋漓尽致。律师询问桑德拉手臂上的伤从何而来,桑德拉并未说实话,进一步调查后得知是因跟丈夫吵架时两人肢体冲突所导致,因桑德拉的刻意隐瞒她与律师之间的信任感产生了危机。
(2) 细节刻画:内心节奏的戏剧性
演员的表演遵从了影视化表演的模式,不像戏剧舞台那样刻意夸大动作。《坠落的审判》中激烈打斗的戏份极少,基本上所有的戏份都是由女主角桑德拉与他人的谈话构成。在镜头面前,桑德拉这一角色的情感表达全是通过演员桑德拉·惠勒的眼神和细腻丰富的面部表情来呈现的。在与塞缪尔的争吵这场戏中,本以为情节已推至高潮,实际却因桑德拉的表演来了一个反转。作为被丈夫不满的对象,桑德拉受到塞缪尔的指责,镜头切换到桑德拉的面部,她依旧表现得镇定自如,慢条斯理地跟塞缪尔讲着道理。再如塞缪尔意外坠楼后,紧接着律师、法庭相关人员的调查,她忙着处理这些事情以及安慰儿子丹尼尔。导演钟爱给她面部特写,从她与所有人的交谈中,不难看出她的面部表情与之前仍然没有太大差别,眼神柔和而又坚定。只有在儿子要与自己分开自己独自一人时,她才有了一次大的情绪反哺。惠勒恰到好处的表演,将角色内心的节奏徐徐展开。
此外是塞缪尔和丹尼尔人物内心的冲突。传统社会中一般性的认为男性是社会的主导性力量,塞缪尔作为一名男性同样渴望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传统社会观念中的丈夫责任,妻子的缺席,致使塞缪尔需要将自己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家庭,内心渴望实现自己价值和现实条件并不允许的矛盾成为塞缪尔内心痛苦的源泉。加之个人愿意牺牲部分来支撑家庭和拧巴的性格特征,既想家庭和善完满,又想自己热爱的写作能有起色,最终使得两者失衡。除去父亲塞缪尔内心与现实产生的矛盾,儿子丹尼尔也在需要出庭发言时遇到了自己内心的冲突之处。法庭上目睹他人对于母亲和父母婚姻关系的审判,丹尼尔对于母亲内心产生了动摇,一方面并不能相信母亲杀害父亲,另一方面母亲真的杀害了父亲还替母亲辩护并解救她吗?
4. 视听语言构建的戏剧性因素
一个成熟的导演善于运用电影作为一门语言的特性,来完成自己特定思想的表达,如斯汀·特里耶也不例外。她熟练又巧妙的镜头组接,以及对于音乐和音响的运用,无一不增添了电影的戏剧性元素。
(1) 视觉语言:镜头组接的戏剧性
善用镜头语言似乎已经成为一部优秀影片的加分项,通过各种影视技法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营造了电影的戏剧性。导演如斯汀·特里耶的镜头语言极其细腻,几乎是以纪录片式的镜头呈现,大量的对话及人物心理刻画将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纠葛、误会和矛盾呈现于荧幕之上。
“在《坠落的审判》中,每个镜头都有其自身的叙事作用,通过一定的戏剧性手法来表达导演真实的创作意图。其中也包含了每个情节发展中的具体叙事内容,让观众对于情节的发展和戏剧性的展现清晰明了。”[9]对于每一场法庭戏的展现,从庭审的准备工作到法庭辩论的激烈进行,每一个环节都十分出彩。导演通过精细的剪辑和音效设计,使得庭审氛围变得紧张,也使人物心理的变化更为微妙。影片中较为精彩且不只用到一次的技法,是声画分离和心理蒙太奇的组合。法庭上公放的录音带,以及丹尼尔最后的证词,即父亲在车上所说的关于狗狗的那番话,画面上所呈现的都不是真实发生的,而是一种心理蒙太奇的技巧。桑德拉和塞缪尔吵架的画面消失后,法庭上的录音仍在继续播放,且越发激烈,有摔东西、殴打等声音却没有相对应的画面,是声画分离的呈现。夫妻二人发生争执的录音带是戏剧冲突最为强烈的部分,同时也是电影的高潮部分。画面随录音开始播放从庭审现场自如地切换到了二人发生争执的场景,争吵进一步升级后至最高潮时镜头又切换到了庭审现场。其中最激烈的冲突部分依旧是以录音的方式呈现,各种音效混杂在一起,达到了一种震撼的视听效果。除了心理蒙太奇和声画分离的手法,还有摇镜头、推镜头、跟拍和大量插入式新闻镜头等场面调度的运用,都增强故事的真实感和临场感,将冲突放大并将紧张刺激的氛围推向了高潮。如拍摄丹尼尔在法庭上接受问话时的快速横摇镜头,他在证人席上接受检察官和律师的两边盘问,随着镜头的快速移动,丹尼尔不得不同时应对两边的问题,紧张氛围再次凸显,扩大了戏剧张力。以上一些镜头手法的设置既带动了观众的想象力,让观众参与到了电影的叙事中,也将戏剧性通过影视技法的方式表达了出来。
(2) 听觉语言:音乐、音响的戏剧性
除去镜头的组接,导演还利用音乐和音响来增强影片的戏剧性。第一是音乐的使用,《坠落的审判》整部影片只有三首音乐:影片开场塞缪尔播放的《P.I.M.P.》,以及女主角桑德拉与儿子丹尼尔的两首钢琴曲。开头的音乐在影片中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桑德拉正接受采访与其学生聊得正欢,由于嘈杂大声的音乐采访被迫终止。这里的音乐也将他愤怒、嫉妒的复杂情绪表现了出来,不在场的塞缪尔成功干扰了采访,宣示了自己的主权地位。同时这段音乐也伴随着他坠落的瞬间、死亡的瞬间,节奏欢快的音乐与坠楼死亡有一种反差感。第二次是案件重现,用来证实丹尼尔能否听到父母的对话,《P.I.M.P.》的再次响起既唤起母子二人的创伤记忆,又激起了观者对于剧情发展的好奇。第三次是法庭上学生作证的时候,熟悉的配乐响起打破了法庭的严肃氛围,将反差感再次拉满。
第二是音响的运用,主要是法庭上所播放的录音带中扇耳光、摔杯子等音效的呈现。桑德拉和萨穆埃尔吵架的镜头直接呈现在了观众眼前,极其真实且生活化。而画面切回到法庭中的情景时,录音带中传来了摔杯子、殴打的声音,加之未呈现相对应的画面,当旁观者们透过想象去还原、拼凑真相的时刻,难免带有一定主观色彩,增强了影片的戏剧性。
5. 结语
类型片有公式化的情节、定型化的人物和图解式的视觉形象,影片《坠落的审判》并未完全遵循庭审片的那一套,仅借助其审判的模式和它自身的戏剧性来重新建构全新的影像叙事。《坠落的审判》在叙事层面通过庭审片的形式,探讨了女作家桑德拉的婚姻和私人生活。采用儿童视角揭示了成人世界的复杂性,通过塞缪尔的死因这一未解之谜来吸引观众,保持故事的紧张感。在人物表演方面用夫妻争吵这种极为日常生活化的冲突建构,桑德拉的面部表情和眼神的细腻表演,展现了角色内心节奏的戏剧性。在视听语言上,导演用声画分离和心理蒙太奇来进行镜头组接,塞缪尔播放的音乐和法庭上的录音带等音乐和音响的使用,均为电影增添了戏剧性。虽然此案例的深度分析能揭示其独特的戏剧建构,但单一样本的结论难免有其局限性。未来研究可将视野扩展至《十二怒汉》《辩护人》或国内类似题材影片等不同风格的作品,进行跨文化或跨时代的比较,以探寻庭审片戏剧性的普遍规律。
Conflicts of Interest
The author declares no conflicts of interest.
Appendix (Abstract and Keywords in Chinese)
《坠落的审判》:庭审片中的戏剧性研究
摘要:庭审片本身自带戏剧张力,吸引被激起好奇心的观众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影片的叙事之中。《坠落的审判》以庭审片作为外衣审视了一位事业成功的女作家的婚姻和私人生活,导演如斯汀·特里耶用一种全员窥视的姿态展开电影主题,并采用儿童叙事的视角,加之巧妙的悬念设置,把影片戏剧性叙事推向一个新的高峰。演员对于角色的把握也增添了影片的戏剧性张力,同时,导演熟练的镜头组接和音乐音响的妙用把影片其他的戏剧性元素逐一展现于大荧幕之上,引发观众对于现实生活的思考。
关键词:《坠落的审判》,戏剧性,叙事,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