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Practice of Liuzhou Literary Context

Abstract

Liuzhou literary context is an important expression of Jiashan culture, and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Ming and Qing literature. Compared with other cultural genres, Liuzhou literary context demonstrates its unique value in the literary and political interminglement. Whether in literary creation or in the ups and downs of social changes, Liuzhou literati have shown the spiritual qualities of loyalty, filial piety, righteousness and perseverance. Therefore, through the form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not only can we carry forward the spirit of Liuzhou literati and enhance the cultural status and social influence of Jiashan, but also cultivate students’ cultural self-awareness and sense of historical responsibility.

Share and Cite:

Yao, Y.L. (2023) The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Practice of Liuzhou Literary Context. Open Access Library Journal, 10, 1-8. doi: 10.4236/oalib.1110921.

1. 研究背景

嘉善柳州文脉始于吴镇,盛于柳州词派。柳州词派,是明末清初三大词派之一,起源于明崇祯年间。柳州词派“几二百馀家”,历四代之久,在明清词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以曹尔堪为首的八子,每月都会在嘉善北门外的柳州亭聚会,切磋诗词,柳州词派就此得名。柳州词派一直延续到清顺治年间,对明清两代的词坛产生了深远影响。柳州词派并非孤立存在,其发展既与自身的结社又与当时的政治环境密切相关。

柳州文人“尚节义,工文章,海内颇以小邹鲁相推许”。然阉党之祸、李自成起义,清军入关,这样的社会动荡与历史剧变使华夏文明遭受重创,民不聊生。而柳州士子既是文学世家又是簪缨世族,风调雨顺之时,词曲密丽骚雅;民族危难之际,则忠孝节义,以身殉疆。其文学性与政治性的交融正是传统士大夫的典范。善文化的诠释者袁黄与柳州词派既是密友更是姻亲,而善文化的践行者陈龙正亦是深受这些望族乡宦庇佑。柳州文脉,一门数派,几代相传。朱彝尊同曹尔堪、曹溶切磋探讨后开创浙西词派。而浙西词派在桐乡的一位后人考取了晚清秀才,在家乡办私塾并开风气先河地让女儿进私塾与男童一同读书。小姑娘受到如此开明思想的启蒙,逐渐成长为五四文化的新女性,并于中共一大危机关头提出转移到南湖,租一条红船继续开会。这位“温柔卫士”王会悟用她的勇敢智慧保证了一大的顺利召开。时至今日,那艘小小红船已成为领航中国的巍巍巨轮。可以说,对柳州文脉挖掘与再审视就是对善文化与红船精神的饮水思源与发扬光大。

课程思政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创新,它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以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和专业素养。近年来,课程思政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1] 。课程思政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标是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有助于形成学生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最后,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质。实施课程思政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首先,教师需要深入理解课程思政的理论,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传达这些理论。其次,教师需要设计和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此外,教师还需要定期评估和调整教学策略,以确保教学效果。课程思政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课程教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强调教育的社会性和政治性,为课程思政提供了理论支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则为课程思政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强调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课程教学理论则为课程思政提供了实施路径,强调课程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2] 。

在实施课程思政的过程中,高校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这些探索主要包括:构建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如“三全育人”模式、“四位一体”模式等;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如案例教学、问题导向教学等;以及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研究,如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评价、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研究等 [3] 。尽管课程思政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教师素质的提升、课程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创新等。然而,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课程思政的前景十分广阔。未来,课程思政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更加强调教学的实践性,更加重视教学的创新性 [4] 。

2. 柳州文脉溯源

东林党争是明朝末年的一场重大政治斗争。东林党以东林书院为据点,主张清廉政治,反对阉党的腐败。嘉善名士魏大中是东林党的重要成员。在东林党与阉党斗争高潮之际,核雕大师赠与魏大中之子魏学?一核舟。核舟一侧刻有“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另一侧则刻有“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盖因此核舟所刻为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悲愤交加所作《前后赤壁赋》为背景。王叔远显然是借身陷乌台诗案的苏轼来比作如今学?身陷党争的父亲。学?也显然明白叔远的深意,作《核舟记》一文,“繇斯以观,棘刺之端,未必不可为母猴也” [5] 叔远既可雕核舟,那在朝廷阉党把持下的“棘棘之端”,学?也誓与家父同阉党斗争。然而,阉党权倾一时,天启五年(1625年),其父魏大中因弹劾魏忠贤被捕,魏学?暗中随牢车北上。进入京城后,魏学?白天藏匿于客店,昼伏夜出,四处向其父旧识求救。后其父魏大中死于狱中,魏学?扶柩南归,日夜号泣。魏大中死后,追赃行动未止,魏学?被下于监狱。同年逝世。魏学?虽是含恨离世,但其千里泣血救父的故事感动了天下人,都称其为“魏孝子”。其弟魏学濂刺血上《痛陈家难疏》,诉说父亲的死状和兄长魏学?的殉孝事迹。崇祯皇帝平反冤狱,追赠魏大中为太常寺卿,谥号忠节,赠予祭葬,魏学?被附葬,私谥孝烈。魏学濂等东林党后人矢志不渝,前仆后继,以“兴复古学”“吾以嗣东林也”为号召,成立复社,振刷朝纲,助崇祯铲除阉党。这是柳州文人在民族危难之际的忠孝节义之典范。

柳州文人的士子精神远不止于此,在甲申之变,清军南下后,复社部分成员坚持抗清,遂加入南明成为抗清组织。在弘光灭亡后,南明政府军以方国安、王之仁为首,与浙江东林复社诸人士在钱塘江处与清军隔江对峙,张名振、张煌言皆在此中。钱塘江之战,方国安降清,王之仁就义,联军最终以惨败告终。词人从明末国难家仇中走出来,不得不接受已入清朝的现实,异族的统治与在文化思想上如“文字狱”的禁锢与压迫下艰难地生活着。词人们将易代时期心中沉积着的故国之思、身世之感,发而为词。他们强调词要婉丽含蓄蕴藉,探寻词风的传承与嬗变,以通过适当的词风与借词的艺术形式隐晦曲折地表达和抒发易代的愁愤之音,表现亡国之后回天无力的愤懑忧伤与难言之痛。如曹尔堪经历了清初的奏销案后,虽性情大变,却仍然先后组织了三次唱和活动,既凝聚了南北文人,又主导了词风的转变,“映射了其时文人在文网渐密,动辄得咎情况下的惊悸与幻灭” [6] ,“但求于山水中颐养劫后余生” [7] 。

无论是在文学创作中,还是在社会变革的大潮中,柳州文人都积极运用文学体裁,表现出忠孝节义,坚韧不屈的精神特质,深刻抒发家国之感,广泛反映社会现实,谱写了属于时代的诗篇。这样隐逸高远的家国情怀是课程思政极为合适的材料源泉。

3. 柳州文脉的课程思政实践

柳州文脉不仅是嘉善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也是中国明清文化的瑰宝。通过深入研究嘉善历代文人的文化特质和精神风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柳州词派在文化和社会层面的影响力和价值。

我们将柳州文脉纳入了课程思政教育的范畴。在大学英语的选修课程中引入了柳州文人的作品,通过讲述,解读和翻译实践相关的诗词,以及相关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柳州文人文学与政治交融的内涵。

诗词翻译是我们首先考虑到的实践切入口。我们由魏学?的《核舟记》开始,以东林与阉党党争,再到复社剿灭阉党,并与各路义士共同抗清这一历史政治脉络为诗词选材的依据。通过这些资料的解读与翻译的实践,让学生在专业训练的同时更能明白柳州文脉的政治性。比如魏大中的《临江仙・埋没钱塘歌吹里》:

埋没钱塘歌吹里,当年却是皇都。赵家轻掷与强胡。

江山如许大,不用一钱沽。只有岳王泉下血,至今泛作西湖。

可怜故事眼中无。但供侬醉后,囊句付奚奴 [8] 。

翻译如下:

Songs and dances are buried in Qiantang, where once was the imperial capital. But the Zhao family lightly tossed it to the strong barbarians.

The country is so vast, not to be measured for such one coin. Only the blood of King Yue under the spring, forms the West Lake.

Pitifully, the stories are nowhere to be heard. Only after you are drunk, then give the verses to Xi Nu.

魏大中借用岳飞的形象,表达了词人对君王昏庸,奸臣当道,而忠臣良将却深陷囹唔的愤懑。然而历史的教训没有被人们所记住,人们只是在醉酒之后才会谈论历史。在阉党祸乱之际,魏大中不顾个人安危作此诗,显然是以宋喻明表达对明朝命运的深深忧虑。

我们也选取了钱士升亲侄钱?在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被任命为兵部职方司郎中,囤积义兵抗击清军。然而在顺治四年(1647年),他被清军捕获。在狱中,他写下了这首诗:

就讯次黄观只韵

兴亡千古恨,七尺死生身。

北市新戎首,西山久饿民。

赤衣长短著,丹笔重轻抡。

何物盈庭列,嚣音杂马尘 [9] 。

翻译如下:

In response to the rhyme of Huang Guanzhi during the interrogation

The rise and fall are the eternal sorrow, just like a man’s life and death are imminent.

In the northern market, a new enemy leader emerges, whereas in the western mountains, our people have long been starving.

The red robe is put on, the vermilion pen is wielded with varying force.

What fills the courtyard? The clamor mingles with the dust of horses.

虽然钱?身在狱中,依然慷慨陈诗,以豪情直面清军的残暴行径。这里需向学生补充当时情境,钱?是与女婿夏完淳同捕入狱,降将洪承畴亲自审问并劝降,并以妻女要挟,难翁难婿却无视强暴,勇于殉难。英勇就义后,妻女家眷或殒命或皈依佛门。这样的民族大义,无不感叹惊佩。

课程思政在传播柳州词派和嘉善文化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课程思政的形式,不仅可以弘扬柳州文脉的精神,提升嘉善的文化地位和社会影响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历史责任感。然而,尽管柳州词派和嘉善文化的价值被广泛承认,但在实际推广和传播过程中仍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如何在现代教育环境中有效地整合和传播柳州词派的文化内涵?如何通过课程思政,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和欣赏柳州词派和嘉善文化?如何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满足现代社会和学生的需要?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4. 柳州文脉思政教学上的建议

针对上述分析中提出的问题,我们可以考虑以下策略和建议:

1) 整合和推广柳州词派的文化内涵:在现代教育环境中,我们可以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技术,将柳州词派的文化内涵融入到课程中。例如,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在听、看、读的过程中,全方位地了解和感受柳州词派的艺术魅力和精神内涵。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历史文化遗址,让他们在实地学习中增强对柳州词派和嘉善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 利用课程思政传播嘉善文化:我们可以在课程中融入嘉善文化的元素,将其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比如,可以通过讲述柳州词派的历史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问题。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研讨会、论文写作等形式,鼓励学生对柳州词派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培养他们的文化自觉和历史责任感。

3) 满足现代社会和学生的需要: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我们还需要考虑现代社会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一方面,我们可以尝试将柳州词派的艺术形式与现代文化元素相结合,使其更符合现代审美。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柳州词派和嘉善文化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然而,如何在满足现代社会和学生需求的同时,有效地传播和发展柳州文脉和嘉善文化,这是一个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进行:

1) 研究和开发新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探索如何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方法,更有效地将柳州词派的文化内涵融入到课程中,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和欣赏柳州词派和嘉善文化。

2) 开展跨学科研究:我们可以联合历史、文学、艺术、教育等多个学科的研究者,从多角度、多层次研究柳州词派和嘉善文化,以期发现更多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

3) 探索柳州词派与现代文化的结合:我们可以研究如何将柳州词派的艺术形式与现代文化元素相结合,创造出具有现代审美的文化作品,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文化传播和学习中来。

5. 柳州文脉在社会面上的推广

在社会层面上,柳州文脉的传播可以采取多种策略和方法:

1) 文化活动的组织和推广:可以定期举办相关的文化活动,如文学研讨会、诗歌朗诵会、书画展览等,让公众有机会直接接触和了解柳州词派和嘉善文化。此类活动可以提升公众对柳州文脉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公众的文化兴趣和热情。尤其重视对柳州亭,鹤湖书院、思贤书院以及畸园等柳州词派标志性建筑的复建和以县委牵头固定举办“柳州文化艺术节”及柳州文脉研讨会。待成熟后联合无锡东林书院、常州词派、云间词派、浙西词派以及西泠印社等明清各大学派现存单位共建“明清文化艺术节”。届时复现“柳州唱和”,以及“连舟数百艘,集于南湖”的“十郡大社”之雅集盛景。

2) 媒体的利用:可以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如电视、报纸、网络等,广泛传播柳州词派的文化内容和价值。此外,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发布相关的文化资讯和动态,吸引更多的关注和讨论。

3) 社区教育的推进:在社区教育中,可以设置相关的文化课程,让更多的居民有机会了解和学习柳州词派和嘉善文化。这不仅可以增强社区居民的文化素养,也可以弘扬社区的文化氛围。对于社区教育的推进,以下是一些详细和具体的建议:

a) 举办公开讲座和研讨会:定期在社区中心或其他公共场所举办公开讲座和研讨会,邀请专家和学者来讲解柳州文脉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特点。这种活动可以帮助居民深入了解和欣赏柳州文脉。

b) 开设文化课程:可以在少年宫,图书馆和博物馆开设相关的文化课程,如古诗词欣赏、书法和绘画等,让居民有机会亲自体验和学习柳州词派的艺术。

c) 设立文化展览:在善城驿站和图书馆设立柳州词派的文化展览,展示柳州词派的经典作品、历史资料和相关艺术品,让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接触到柳州词派的文化。

d) 组织文化旅行:可以组织居民参加柳州文脉的文化旅行,参观吴镇纪念馆、嘉善一中、圆觉禅寺,嘉善图书馆等地点,让他们在实地学习中增强对柳州文脉的认知和感情。

e) 建立社区阅读俱乐部:建立一个社区阅读俱乐部,定期组织居民一起阅读和讨论柳州词派的经典作品,通过集体学习和交流,提高居民的文化素养。

以上建议的实施需要社区的支持和参与,包括社区领导、居民和文化教育机构等。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推广和传播柳州词派的文化。

4) 与旅游业的结合:可以考虑将柳州文脉的文化遗产融入到旅游开发中,让更多的游客有机会接触和欣赏柳州词派的艺术魅力。开发“从《核舟记》到红船”的文化旅游线路推动地方的文化旅游业发展,也可以提升嘉善的影响力。对于与旅游业的结合,以下是一些详细和具体的建议:

a) 创建主题旅游路线:为吸引对历史和文化有兴趣的游客,可以创建一条围绕柳州文脉的主题旅游路线。这条路线可以包括吴镇纪念馆,钱氏、曹氏、魏氏故居、复建柳州亭,打造柳州亭-武塘-南湖的水上文化旅游路线。通过专门设计的导览服务,游客可以在游览过程中深入了解柳州词派的历史和文化。

b) 开发文化体验活动:可以开发一些让游客亲身参与的文化体验活动,如诗词创作、书画学习、古典音乐欣赏等。这样不仅可以让游客更直接地感受柳州词派的艺术魅力,也可以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

c) 推出文化纪念品:可以设计和推出一系列与柳州词派相关的文化纪念品,如图书、艺术品、工艺品等。这些纪念品不仅可以作为旅游的纪念,也可以作为推广柳州词派文化的工具。

d) 建立文化解说服务:在旅游景点设立文化解说服务,通过专业的讲解员或者数字化解说系统,为游客介绍柳州词派的历史、人物、作品等相关知识,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和文化收获。

e) 与酒店和餐饮业的合作:可以与当地的酒店和餐饮业者合作,推出一些与柳州词派相关的特色服务和产品,如主题客房、特色菜肴等,提供一个全方位体验柳州词派文化的机会。

5) 与善文化,水乡生态文明互融互通。善文化本来就孕育于柳州文脉,陈龙正与柳州词派四大家族既是挚友又是姻亲,他的同善会正是基于钱士升的启发而建。而袁了凡则与魏大中钱士升交往密切。打造基于水乡生态文明和善文化这“花开两朵,实为一枝”的柳州文脉金名片,必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总的来说,传承并实践柳州士子的夺胎换骨,百折不挠的精神,不仅是对柳州士子的敬仰,更是对嘉善人民在新时代中的伟大事业的进一步推动和激励。通过课程思政的形式,不仅可以弘扬柳州文脉的精神,提升嘉善的文化地位和社会影响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历史责任感。

6. 结语

日前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从着眼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提出‘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重大论断,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10] 所谓“两个结合”中的“第二个结合”,即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理念其实是对课程思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的高度概括与凝练。地嘉人善之地有着如此灿烂的柳州文化,其又自始至终都具有着不可磨灭的革命性、政治性与文化的紧密结合。毫无疑问,深入研究柳州文脉就是对“第二个结合”的深入实践。柳州文脉和嘉善文化在历史、文化、社会等多个层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措施,将这些文化遗产融入到课程思政中,弘扬其精神,传播其价值。

柳州文脉的课程思政实践

摘要:柳州文脉是嘉善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其在明清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其他文化流派相比,柳州文脉在文学性与政治性的交融中展现了其独特的价值。无论是在文学创作中,还是在社会变革的大潮中,柳州文人都表现出忠孝节义、坚韧不屈的精神特质。因此,通过课程思政的形式,不仅可以弘扬柳州文脉的精神,提升嘉善的文化地位和社会影响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历史责任感。

关键词:柳州文脉,东林党争,课程思政

Conflicts of Interest

The author declares no conflicts of interest.

References

[1] 中国教育报. 课程思政: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新方向[EB/OL].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6972731908971824&wfr=spider&for=pc, 2021-08-02.
[2] 刘彪文. 把握五个度 高质量推进课程思政建设[EB/OL]. https://www.jxvc.edu.cn/info/1060/13626.htm, 2022-08-29.
[3] 人民日报. 立德树人 铸魂育人[EB/OL]. http://edu.people.com.cn/n1/2023/0604/c1006-40005630.html, 2023-06-04.
[4] 杨小云. 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EB/OL]. https://news.gmw.cn/2023-06/06/content_36611476.htm, 2023-06-06.
[5] 魏学洢. 核舟记[EB/OL]. https://zh.wikisource.org/org/zh-hans/%E6%A0%B8%E8%88%9F%E8%A8%98, 2021-02-06.
[6] 朱秋娟. “江村唱和”考述[J]. 中国韵文学刊, 2009, 23(3): 35-38.
[7] 严迪昌. 清词史[M]. 南京: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0: 48.
[8] 魏大中. 藏密斋集(卷24), 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374册) [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517.
[9] 夏完淳, 白坚, 笺校. 夏完淳集笺校[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 685.
[10] 张连起.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书写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文化篇[EB/OL]. http://www.qstheory.cn/qshyjx/2023-10/13/c_1129913832.htm, 2023-10-13.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 Inc.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This work and the related PDF file are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