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 Components and Promoting Path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Teaching Competence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bstract

In the grand scenario of ideological-political education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political education is posing higher requirement for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teaching ability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nside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and the nurturing fun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t’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explore the components and promoting path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teaching competence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The paper argues that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teaching competence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n be effectively enhanced through education and training, construction of developing platform, building of learning communities and improvement of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 It is hoped that the exploration can offer implications for further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search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Share and Cite:

Jiang, T.T. (2023) On Components and Promoting Path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Teaching Competence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pen Access Library Journal, 10, 1-9. doi: 10.4236/oalib.1110110.

1. 引言

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强调:“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要推动广大教师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见功见效 [1] 。”由此可见,教师在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关键作用,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直接影响和决定着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和成效。

作为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通识课程,大学英语涉及中外价值观、社会文化、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各个方面,如何通过语言文化教学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国际视野,帮助他们不断坚定文化自信,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自课程思政这一概念提出以来,外语界对课程思政建设的学理逻辑、现实困境和实施路径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显著效果,但是对大学英语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所需具备的能力素养,即外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多集中在理论研究层面,尚未形成一个合理完整的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框架,鲜有学者对提升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有效路径进行探讨。因此,结合外语学科特点和课程思政育人本质,了解大学英语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的现状,明晰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构成,探讨新时代高校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提升路径,是今后一段时间外语教育界需要共同破解的重要课题。

2. 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的现状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对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实现价值引领与语言知识、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已然成为新时代赋予大学英语教师的新使命。但是,在有效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2.1. 对课程思政认知不深

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重语言形式、轻内容意义”“重西方文化、轻本土文化”“重考试技能、轻实践应用”等错误理念 [2] ,势必将影响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知与理解。随着课程思政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大学英语教师虽然比较清楚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但是对课程思政的认知与《纲要》所指还有一定距离,对思政内容的认知不够完整 [3] 。部分教师仍然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在主观意识上忽视价值引领这一目标的重要性。

2.2. 大学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不够

现有大学英语教材各个单元教学活动、语言学习内容、练习设计离散性比较突出,没有形成以育人目标为内在逻辑的有机整体,难以形成语言知识传授、语言能力培养、素质提升和价值塑造的合力 [4] ,这无疑也给大学英语教师有效融合思政育人增加了难度。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学英语老师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但对现有教材的开发能力和把控能力不够,无法有效挖掘和提炼思政元素,且多为碎片化融入。同时,课堂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生硬刻板,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

2.3. 课程思政闭环管理缺乏

课程思政的管理宜使用闭环逻辑,从最基层到最上一层一脉相承,形成闭环 [5]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闭环管理必须解决四个核心问题,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组织流程和评价反馈。由于缺乏对课程的顶层设计和闭环管理能力,大学英语老师无法对教学管理进行整体规划,无法把课程设计目标化和系统化,无法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目标、内容、组织流程和评价反馈全过程。

教师作为管理者,在评估和评价环节应重视形成性评价方式的使用,记录学生成长

成才的全过程 [5] 。但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主体和指标单一,重结果轻过程,缺乏对学生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发展的综合考量,这些都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3. 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构成

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是课程思政视域下的新概念,应与职业道德、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和学科知识同向而行,并成为勾连这四个能力向度的核心 [6] 。为了能更好地根据外语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可以从思政育人认知能力、思政资源整合能力、隐性育人教学能力、育人成效评价能力和课程思政反思能力等五个维度构建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框架,准确把握大学英语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更好地推动课程思政建设走深走实(如图1)。

图1. 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模型

3.1. 思政育人认知能力

思政育人认知能力指的是教师深刻理解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厘清外语课程思政的逻辑内涵与实施路径,在教学中进一步明确思政育人目标的能力。大学英语教师应时刻牢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构建由育人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等构成的多维目标体系,将课程思政建设全面系统地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以课程思政作为目标导向,结合大学英语课程跨文化、跨学科的特点,大学英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要求:

第一,有机融合,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引导学生在用英语了解国情、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过程中,增强政治认同和道路自信。

第二,知行合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价值引领与英语知识的传授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加强品德修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

第三,溯本追源,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教育引导学生理解和传承中华文脉,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在中国文化自信中涵养家国情怀。

第四,文化互鉴,树立全球意识和国家观念。教育引导学生通晓国际规则,认清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在互通互鉴中,理解世界多元文化异同,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用英语展示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的同时,坚定理想信念。

第五,为国育才,培养服务国家战略的专业人才。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并自觉养成专业人才素养,掌握核心本领,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3.2. 思政资源整合能力

思政资源整合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师围绕育人目标,挑选积极正面、生动有趣、形式新颖的优秀素材,通过重构教学内容和拓展课程资源,多角度挖掘、深层次提炼思政元素的能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内容的融合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科属性为引导、以学校特色为依托”三大原则,通过“分析――筛选――增补”来挖掘和补充现有教学素材的思政内容 [7] 。

首先,基于教材,找准切入点。根据学生认知能力与情感需求,对教材中育人主题进行整体规划,找准现有教材的思政切入点,实现英语与思政的有机融合。

其次,活用教材,合理延伸。聚焦新闻热点,对思政元素进行合理延伸和拓展,挖掘与教材资源相关度高的知识和信息,自主构建英语课程思政新素材。

再次,拓宽途径,立体呈现。借助网络平台和多媒体技术拓宽学生获取信息和交流思想的途径,以文本、图像、音视频等多模态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立体化的学习资源,提升思政教育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3.3. 隐性育人教学能力

隐性育人教学能力是指大学英语教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灵活采用各类教学方法,巧妙无痕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语言教学活动中的能力。外语课程思政教学强调潜隐性,在无意识心理状态下的感染、浸润、陶冶和认同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达成语言知识目标和语言能力目标的同时,巧妙无声地达成素质目标、思想目标和价值目标 [8] 。

第一,融合创新教学方法。采用任务式、合作式、项目式、探究式等不同教学方法,设计逐级递进的活动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在引人入胜中实现多维育人目标。

第二,深化混合式教学改革。大学英语教师可借助互联网交互共享、方便快捷的优势,打破传统课堂的时空局限,对教学内容、教学流程、教学评价等进行优化与重构,有效帮助学生内化英语知识和思政元素,提升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效能。

第三,创设教学共同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互动交流和团队协作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知识,在师生共建、教学相长的教学生态环境中产生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

第四,发挥第二课堂育人功能。依托产学研教育实践基地等社会育人资源,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巩固和深化知识技能的同时,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形成学用结合、以知促行的良好氛围。

3.4. 育人成效评价能力

育人成效评价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师突破单一评价维度,创新教学评价,建立多维度考核,进而检验课程思政育人成效的能力。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应突出目标导向,兼顾知识、能力、价值等多维度的考核内容,全面评价和跟踪学生外语综合应用能力和思想政治素养发展,发挥考核对教学的正面导向作用。

第一,健全综合评价,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对考核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考核内容紧密结合外语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从学习过程、学习成果、实际表现等多维度考核课程对学生的知识、能力、价值观的积极影响。

第二,强化过程评价,提升学生的获得感。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创建学习成长档案袋,追踪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思想政治素养的发展。将考核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通过课程论文、课堂互动、团队项目、作品展示、汇报演出等多种考核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乐于参与,学有所获。

第三,探索增值评价,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引入多元评价主体,通过教师评价、自我

评价和他人评价,关注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等方面取得的进步,引导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在自我比较中看到个人的成长,有效提升自信心。

3.5. 课程思政反思能力

课程思政反思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师通过教学反思来监控和调节自己的教学,完成自我批判和自我革新,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能力。教师应基于课程思政的多维度评价,从课程、教学、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发展角度进行系统反思,提出改进之道,并开展循证研究,以切实提升课程的适应性、教学的效能 [9] 。

首先,立足实践,进行个体反思。通过课堂观察和学生反馈,审视自己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的教学行为,剖析存在的不足,主动探究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通过不断的调整和优化,打造外语课程思政的高效课堂。

其次,合作研讨,开展集体反思。在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中,针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与疑惑,与其他老师展开讨论交流,在集思广益中得到启发和帮助。

再次,寓教于研,以研促教。教师在审视和反思课程思政教学的过程中,开展课程思政行动研究,将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进一步归纳、提炼、升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

由此可见,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构成维度众多,每个维度又可细化为3~5个子维度。该能力框架既包括了教师的教学设计、实施、评价与反思等外在教学行为,也包括了态度、意识等内在心理特征 [2] ,为进一步探索外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提升路径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4. 新时代高校外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提升路径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能否落地见效,关键在教师,因为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受教师个人、所在学校、教育部门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是一个持续推进和不断深化的过程。这既需要教师本人增强认同,积极参与,充分践行协同育人,也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类高校高度重视,系统谋划,切实提供制度保障。具体可以从加强教育培训、搭建发展平台、构建学习共同体和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等四个方面整体推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提升。

4.1. 加强教育培训

教育培训是提升外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2020年12月24日,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健全教师理论学习制度,全面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育德育人能力”。在此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的教育培训内容应将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与教育教学能力培养相结合,通过政治理论、专业素养、教学能力、师德师风等各类教育培训,使得教师于理论学习和职业道德养成中认清教师角色,于教学能力发展中践行育人使命。

通过支部会议、专题讲座、政治轮训等形式,开展系统化、常态化的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教师政治理论素养和政治站位。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引导大学英语教师在学懂弄通中深刻认识课程思政的时代价值,自觉肩负起新时代教书育人的责任担当。

同时,结合外语教育教学特点,组织形式多样的培训研修,全面系统地推进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改革,强化大学英语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自觉和执教能力。重点培养制定与落实多维育人目标、开发与提炼外语思政元素、设计与组织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构建与实施课程思政评价等方面的技能,鼓励大学英语教师积极参与教学实践,全面提升课程思政育人实效。

4.2. 搭建发展平台

课程思政发展平台是推进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建设的重要载体。必须充分利用校内外优质资源,积极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为促进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发展搭建良好平台,全方位构建协同育人的联动机制。

一是开发课程思政资源共享平台。针对不同层次高校、不同类型大学英语课程,开发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服务一线教学的案例库、素材库和在线示范课程库等资源库。各个高校定期遴选并在各个资源库上传相应的资料素材,通过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提高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覆盖率,整体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育人能力。二是打造课程思政实践平台。教育部门和各个高校可以定期开展课程思政现场教学观摩、教学比赛、教学成果展示等活动,为大学英语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创造机会,不断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综合实践水平 [10] 。

4.3. 构建教研共同体

教师学习共同体是基于共同愿景和学习目标,相互支持、共享经验、协同学习的教师学习群体。教师学习共同体具有资源共享、机制共生、成长共赢等独特优势,能从根本上推动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发展。为探索“大思政”协同育人新模式,需要整合不同专业、不同背景的人力资源,构建互联互通、优势互补的课程思政教研共同体,在合作共建中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

首先,充分发挥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马克思学院的作用,打造大学英语教师和思政教师的学习共同体。思政教师可以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为大学英语教师提供相关理论指导,指导教师梳理与课程模块相对应的思政内容,帮助他们尽快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与方法;大学英语教师积极开展课程思政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与思政教师共同探讨、解决课程思政建设的难点和困惑,并制定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其次,充分发挥教研室、课程组、教学团队等基层教学组织的作用,围绕大纲制定、教材开发、课堂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定期展开深入研讨,分享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新思路、新途径,有效提高课程思政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最后,打破学科、部门、平台之间的壁垒,组建多学科背景互相融合、良性互动的跨学科融合式共同体,实现大学英语教师和其他各专业教师的相互协助和共同探究,构建同向同行、同频共振的整体态势和教育合力。

4.4.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考核评价体系和监督检查机制,落细落实课程思政考核评估工作是外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培养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纲要》明确强调,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和教学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内容 [1] 。

各类高校要结合自身情况,强化顶层设计,改革与完善教师课程思政能力考核评价机制。构建由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同行评价、专家评价构成的多元评价体系,对教师课程思政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成立课程思政督导团队和专家指导团队,及时监督、评价、反馈、指导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重点关注教师对课程思政目标的设计是否恰当、对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是否充分到位、对“思政”与“课程”是否做到了真正的有机融合、课程思政时效性如何、达成度如何等等 [11] 。大力推广课程思政建设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营造课程思政建设的良好氛围。同时,为了提高大学英语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校应创设有效的激励机制,加大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支持力度,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定、岗位聘用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对课程思政建设优秀教师和团队进行表彰和奖励,为教师积极主动地投入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5. 结语

在新时代“大思政”教育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能力的内涵和构成已悄然发生变化。如何在大学英语课程中有效推进课程思政,实现价值引领与语言知识、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已然成为新时代赋予大学英语教师的重要使命。大学英语教师要深刻认清当前的新形势,主动寻求应对之策,积极推动思政育人和外语教学的深度融合。不仅要不断学习教育理论知识,努力提高自身学科素养,更要深刻领会国家教育政策,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充分挖掘课程自身特色和优势,不断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意识和能力。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22年浙江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2021年度丽水市“繁荣计划”专项课题(FRJH202105)阶段性成果。

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构成与提升路径

摘要:在新时代“大思政”教育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对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立足外语教育特点和课程思政育人功能,厘清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构成,探讨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提升路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加强教育培训、搭建发展平台、构建教研共同体、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提升路径,旨在为开展外语课程思政实践与研究工作提供有益启示。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能力构成,提升路径

Conflicts of Interest

The author declares no conflicts of interest.

References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2020-06-03.
[2] 高玉垒, 张智义. 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结构模型建构[J]. 外语电化教学, 2020(1): 8-13.
[3] 潘海英, 袁月. 大学外语课程思政实践探索中的问题分析与改进对策[J]. 山东外语教学, 2021(3): 53-62.
[4] 刘正光, 岳曼曼. 转变理念、重构内容, 落实外语课程思政[J]. 外国语, 2020, 43(5): 21-29.
[5] 初良龙, 王学文. 新时代大学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构建研究[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0, 42(12): 26-30.
[6] 王卓. 课程思政对外语专业课程建设的导向性与媒介性[J]. 山东外语教育, 2021, 42(1): 59-68.
[7] 徐锦芬. 高校英语课程教学素材的思政内容建设研究[J]. 外语届, 2021(2): 18-24.
[8] 张敬源, 王娜. 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内涵、原则与路径探析[J]. 中国外语, 2020, 17(5): 15-20, 29.
[9] 陆道坤. 课程思政评价的设计与实施[J]. 思想理论教育, 2021(3): 25-31.
[10] 蔡桂秀, 冯利. 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11): 159-162.
[11] 成桂英, 王继平. 教师“课程思政”绩效考核的原则和关注点[J]. 思想理论教育, 2019(1): 79-83.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 Inc.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This work and the related PDF file are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